【#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高中文言文中的“方向”教学》,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高中文言文中的“方向”教学
作者:杨刚泉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4年第07期
在高中文言教学中,学生受困于东西南北等方向字词的翻译,我们应从传统的文化入手,使学生了解方位尊卑的由来,并且学会文言文的正确翻译方法,从而培养学习兴趣,提升综合能力,最终让学生知礼而行礼。
高中文言文东西南北左右尊卑翻译礼仪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有好多的学生困惑于翻译中的方向词语,即所谓的东西南北左右等,不是给翻译错,就是在翻译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这要从我国的礼仪文化说起。 一、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方位之尊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许多事物都有了尊卑之分,比如人物的出场,位置的前后,甚至是吃饭的座次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同儒家文化中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有着很深的关系。
《红楼梦》的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有这样的叙述:“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从这样的文字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小受家传礼仪影响的林黛玉与当时的亲舅舅、亲舅母之间也是要讲等级观念。
中国古代,尤其是在汉民族中,把南向视为至尊,即所谓的宫殿楼阁庙宇一般都是朝向正南。故宫中的皇帝的宝座就是坐北向南,做了皇帝叫“南面称王”就是很好的例子,而相对应的臣子则是向北而站,所以又有“北面称臣”的说法,打了败仗则是“败北”。《史记·项羽本纪》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未尝败北”就是没有打过败仗。
君王如此,百姓亦如此,在我国的北方,房屋的坐落也大都是坐北朝南,家中的主人或是尊者都在正房住,小辈则是在两侧或东西房。这样的房屋结构一则向阳,二则也有朴素的礼仪等级观念在其中。
二、方向尊位的常态理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南北的尊卑历来有一致的看法,那就是北尊南低,但是在东西的排序上,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解释。
古人常以东为主,为首,以西为从,为次。比如皇帝将自己的后宫分为东宫与西宫,一般也是东宫高于西宫。在皇家中,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庙,也是在皇宫的东侧。如清宫中太庙就是在故宫的东侧。林黛玉进到贾府中贾政的位置在室内的东位,王夫人在“西边下首”。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认为在室内以西为尊,如清人凌廷堪在《卷一》中指出“堂上以南向为尊……室中以东向为尊”,正所谓“君臣位,南北面;宾主位,东西面”,即室内宾主坐次尊卑为西尊东卑。
鸿门宴上,“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因在室内,项王项伯坐首席,面朝东坐。亚父范增坐于第二等位,面朝南。而作为客人的刘邦则是坐在第三等位置,面朝北。张良坐在最末等的位置,面朝西坐。而这样的座次安排可以看出刚灭掉秦军主力的项羽自高自大,完全是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而刘邦目前处境堪危,本来是“来谢项王”,以求能够让居于鸿门并且“兵四十万”的项羽与自己无“有卻”,能够不受“小人之言”的蛊惑,时刻处于一种“为之奈何”的惊恐中,自然是不敢讲什么座位尊卑的。
与方位紧密联系的左右也有基本一致的理解,那就是右高左低,比如“无出其右”,即是以右为尊的典型一证,升官叫“右迁”,豪门大族叫“豪右”,贬官叫“左迁”,闾里贫困百姓叫“闾左”,但是成语中“虚左以待”则又是一特例。 三、实际方位与文言翻译
在古代汉语的表述中,东西南北等方向字词的表述一般是前置,构成宾语前置的现象。在高中文言文中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在《项脊轩志》中,作者描述项脊轩是“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则是房子坐南朝北,这与文章开头的“旧南阁子”相一致,我们也就能够理解原来是朝北的,所以不能照到阳光,时间一过中午屋里就已经昏暗了。
在《庄子·秋水》中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则是面朝东去看海的水端。
在《六国论》中,“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是诸侯六国在崤山与函固关的东面,秦在西,并力西向就是合力朝西向秦国进攻的意思了。 方位之尊的美丽演绎:
在历史演义中,由于要争座次的高下,王侯将相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故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的故事记载:廉颇因蔺相如位在自己之右,而脱口说出“吾羞,不忍为之下”,并宣言“我见相如,必辱之”。《新唐书》中也记载这样一例故事:尉迟敬德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相同的都是因其座位的高下决定了尊卑。不过两人的结局有些不同,尉迟敬德后受帝“召让”而“顿首谢”。廉颇则是听到“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之后,负荆请罪,成就另一段千古佳话。
历史上也有这样因在讲尊卑时相互谦让而成就千古功名的英雄。《史记·魏公子列传》中信陵君能够在“大会宾客”时,“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而感动了侯生。侯生后来则在公子危急之中,指点公子,成就了公子“君子”的美名,自己也终“北乡自刭”以命报公子。 四、“方位”教学的现实意义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的礼仪之邦。经历千年的文明礼仪在当今的社会依旧闪现出和谐的光芒。而受物质文明的影响和快速发展的社会影响,新时代的高中生出现的人际交往比以往更多,更广。比如在班校举办的联欢、演讲、学生社团活动,比如在网络上的QQ结交,比如微信会让陌生瞬间成为亲密无间等,但是在交际活动中也出现新的问题,比如独生子女对于父母的不认同、在班级中的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学生因受家长的溺爱而对于他人的劳动不尊重、没有集体观念、男女生的关系处理过于随便、师生关系有的过于紧张等。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继承和传播着中华文明,我们应上好这一堂“方位”礼仪文言课。在传授学生文言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有这样的责任,那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礼识仪,让学生能够做事做人都能有礼有节,既能不卑不亢,又能和谐共处;让学生能从远古的礼仪文化中,取精弃杂,学知仪,行有礼,成为一个健康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朱庆和,李仁甫.史记选读.人民日报出版,2011.
\[2\]曹学芹,高鄂.红楼梦——古典名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3\]朱成广.文言文全解.人民日报出版,2010.
\[4\]\[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出版,2000.
\[5\]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8,(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b7abaadb90d6c85ed3ac6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