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例谈》,欢迎阅读!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例谈
前一段时间,我听一位教师上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节内容,主要是小额人民币的认识,基本环节是:说一说(平时“用钱”的经历);讲一讲(每一币值的特征);想一想(购物判断);猜一猜(根据特征说可能是哪一币值);练一练(某价格可由哪几种币值及数量组成)。一节课上得挺热闹,学生很有话说,但听完课后,感觉有以下几个问题: ㈠这节课不像数学课。课上所有的过程材料都是生活常识,因此这节课更像指导孩子认识人民币的生活指导课。
㈡整节课看不出学生新学会了什么因为关于人民币,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特别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学生关于用钱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在课堂学习结束之后,学生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上课之前的水平。
基于以上两点的观感,笔者意识到新课程给数学老师带来的一个问题,即生活化的素材,怎样上出数学的味来如果语文老师来上一堂“认识人民币”的课会是啥样“认识人民币”这一生活内容需要数学教师如何实现它所蕴含的数学价值这一问题对于一线数学教师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为了较好地讲座这一问题,笔者针对“认识人民币(小额)”这一内容先作如下教学设计,再作问题讨论。
一、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每人一套小额人民币图片。 环节 问题讨论 意图 知识点
①你用钱买过东西吗②你唤起购物经验,整等价交换物
收集材料 用过哪几种不同币值的人理供后面讨论用
民币 的材料。
这些不同币值的人民币可认识各种不同币人民币的外部特
整理分类
以分为哪几类 值人民币的特征。 征 分类一 按单位分类,并由人民币的单位与元、角、分 学生整理1元=10单位间的进率
角。
分类二 硬币、纸币的优缺人民币的流通频硬币、纸币 点。 率与流通过程中
损害与防伪。
分类三 人民币的发展,推人民币的发展与
分类讨论
有硬币 只有纸币 测若干年后含有5社会经济发展规有纸币 没有硬币 元硬币。 模有关。 如1元 如5角 分类四 引导学生发现人必须是最少的数1元2元5元 民币的数字都是值组成 1角2角5角 1、2、5。 1分2分5分
统一整理 ①不同币值的人民币有什形成整体认识 人民币的设计
么共同特征②你对人民币有什么建议
练习作业 略 略 略
关于人民币的比较学生完深奥的知识点在教学中不必要求
备注
全理解 有感觉即可
二、 问题讨论
根据上述教学设计,我们发现,运用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来上数学课,其主要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好地展现思维过程。因为生活素材(人民币)对于学生来说,在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上不存在理解困难,并且这些知识点(表面特征、单位进率等)都已经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存在理解问题。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能比较好地集中在思维过程的展现上。因此,要把生活素材上出数学味来,教师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组织教学过程。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严谨的思维逻辑,包括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等思维环节以及在各环节中由类比、迁移等思维品质带来直觉的思维。
人民币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东西,小额人民币中有特别多样的表面特征,这些条件为在教学设计中显现以观察、分类为特征的思维过程创造了有利条件。一节课在结构上呈现思维特征之后,“数学味”就有了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在熟知的材料中发现问题。 通过不同的分类,学生发现了如下问题: 1、为什么有的是硬币,有的是纸币
2、为什么有的没有硬币只有纸币有的既有硬币也有纸币
3、为什么只有1分、2分、5分的币值,而没有3分、3角、4元等币值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有质量的思维。
因为学生已在生活在熟知人民币,没有新鲜感,比如硬币、纸币之分,学生也许会认为是从来如此,应该如此,这会有什么问题吗通过分类这一特殊的学习环节,将这个熟视无睹的现象呈现为一个问题:为什么分为硬币、纸币这一问题的呈现,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他们也许会想:啊,原来这里还有许多学问如果学生有了这种感受,作为数学课,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让学生去表达他们的数学感受。 从教育理论来看,对事物的熟悉程度是兴趣的影响因素之一。像人民币这样一种学生们熟悉的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事物,学生会有许多的不同表达。因此,充分地让学生表达,恐怕是这一类型课的一大特色。当然,在让学生们表达的时候,基于人民币这样一种专业程度很深的材料,其基本知识点很难用语言进行科学的表达,因此,诸如等价交换物、流通频率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即可。
简而言之,生活材料,用数学方式,通过问题的思考过程,作生活理解,这是数学教师所需做的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8894a1556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