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2

2022-04-11 13:07: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2》,欢迎阅读!
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

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的教学内容。小说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性的假恶丑,彰显人性的真善美。它对人物内心活动揭示之深刻,对人物性格刻画之细腻,是其实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一、 作业说明

语文作业本12345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预习,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3、通过对文中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菲利普夫妇的性

格特征,并能形成人物形象分析题的相对规范的表述。

教学重点:同目标3.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注音、字形)见课件。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理清文中各人物的关系

2、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小说的情节分为四 部分,并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三、人物形象分析

1、评析一下菲利普夫妇,注意从文中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分析。(见课件) ①结合《故乡》回忆人物形象的解题方法 ②明确解题步骤

③结合文中有关菲利普夫妇在于勒穷富状态下的语言、神态、对他态度的变化来分析人物的形象,并用相应的词语进行概括

总结概括,形成规范的表述(要求学生进行书面表达,相对完整) 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的小市民 2、巩固训练

自行练习“我”的人物形象分析 “我”: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寄予了作者的希望和理

想。

3、布置作业:

抄写本《洁白的木槿花》 阅读《洁白的木槿花》,回答下列问题:

母亲和廖医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对其中的一个人物作出评析,注意从文中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不超过80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巩固本课字词。

2、分析、讨论从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 3、发散性思维训练,假设性续写。

教学过程:

一、 回顾上节课主要内容,听写重点字词。

二、思考、探讨作品的主题(作品的主题来自于主人公——菲利普夫妇)

参考: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表现社会生活中小人物的辛酸。 三、假设性续写:

1、假设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了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又会怎么样?请150字左右来描写这个场景(特别突出言行)

2、展示交流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反思

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学习本课应完成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社会中存在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引导学生对人与人关系的正确认识。

教学设想中,首先找出切入课文的“点”——课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然后画线——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画出一条小说构思的情节线;这其间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在如何变化?画出一条人物情感变化线。再以“线”及全篇——小说是从人物的哪些语言、动作、表情等揭示人物的态度变化的,这样便于深刻理解小说隐含的主题思想。

本课时的重点在于分析人物形象,我先让学生找有关人物语言、神情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在读的基础上,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在知晓人物性格后,再把人物特点用演或读的方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学生对人物、主题把握好之后,我认为这一阶段的重点应在怎样引导学生认识、处理金钱与亲情,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现在、在我们周围,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我举了两个有关长辈对后代爱的故事,但我认为到了这一层次后,应再强调做人儿女的我们应承担的义务,(因为这是一个更现实的、更紧迫的问题),到这一步后,我再把情延伸到更广泛的层面,对周围需要帮助的人,现在的我们,力所能及的我们能否伸出援手呢?我觉得这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更有操作意义。

本课文的教学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第二课时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思想。这样抓住情节和人物的分析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在起初的教学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一、在整体感知时,把整文交给学生的处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如能做以下的调整、细化则更好,学生所得则更多、更深。分小组,每组自由选情节选人物品读活动效果更好。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使学生的思路发生了偏斜。不易于课堂练习的进行。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细心。三、最后一部分学生对金钱的看法花时过多,以致于人物分析方面不够透彻。

教学过程中也有两个问题:一、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学流程有点涩,不够顺畅。二、对学生情绪的激活和调动处理不够完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8361e83bf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