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过程

2024-01-25 14:00: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字的演变过程》,欢迎阅读!
汉字,演变,过程
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

我们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和汉字的结构,如果从成体系的汉字算起,汉字的形体演变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汉字的形体演变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逐渐发展至今的。汉字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甲骨文。据考古发现,汉字最早成体系而流传至今的就是甲骨文。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指的是在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于1899年在河南省安阳县的小屯村被大量发现。其实,早在此前人们一定也见到过这些刻有文字的骨块,当地人称之为龙骨”,只是当时没有人知道它为何物。在殷商时,安阳县的小屯村附近就是殷王朝的首都。奴隶制的殷王朝是非常崇拜神灵的,每逢一事都要问卜。比如设祭祈年、操戈征战、农事田猎、风雨天象等都要问卜。从已发现的甲骨文可知,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殷代王室刻在占卜用过的龟甲和兽骨上的记录,所以人们通常称它为卜辞。甲骨文卜辞中所用的字是很有限的,一些字因为在卜辞中没有用到,所以至今也没有在甲骨文中看到。但是,我们至今未在甲骨文中看到的字不能说在当时就没有。比如这个字,在周朝初年的青铜器上曾多次出现,都是表示用一把锥子刺瞎一只眼睛的意思(2),在那个时候就代表了上古的奴隶,这个字在甲骨文中至今没有发现。甲骨文由于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所以存在形体不固定,行文程式不统一等特点,另外,由于文字是用原始利器刻在骨块上的,所以笔画细而浅,而且多是方笔,圆笔很少。

()金文。金文是指铸或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古代人称铜为吉金”,所以后来就把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铜器中又以钟和鼎较典型,因此金文也叫钟鼎文金文在殷代末期就有,但毕竟太少,所以,金文主要还是指周朝青铜铭文。周代的社会文化比殷商时期的文化繁荣了很多。周代人也不像殷人那样相信神灵鬼怪,所以甲骨卜辞也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让位于金文了。在周朝,铜器主要是王室诸侯权力的象征,绝不允许民间老百姓铸造或使用。金文的内容主要记载这件铜器为谁所有,有的记载战功,祭祀以及受谁赏赐等。金文的形体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金文是承甲骨文而发展起来的,在笔画和结构上比甲骨文简单些,其特点是线条粗而自然,字形趋向工整,字体多不固定,一个字往往有多种写法。特别是到了战国时期,南方吴、越、楚等国的文字出现了不少类似鸟虫的装饰成分,这就是后人所称的鸟虫书

()篆书。篆书这个名称历来有争论,有学者考证说,“篆者,椽也,椽者,官也”(,音院,古代官署属员的统称。)这就是说,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椽书”,也就是官书秦代时还没有纸张,记载和阅读的文字都是写在竹木简上。据《史记》中的记载:秦始皇一天要亲自过目120斤写在竹木简上的官书,这些官书就是篆书”,但当时还没有这个称呼,直到汉代的隶书出现,才把以前的官书叫做篆书”,所以说篆书是相对隶书言的。篆书可分为大篆小篆两种。

(1)大篆。据史料记载:周宣王太史籀做大篆十五篇。如此看来,大篆在周代时期就已使用了。大篆的真迹就是石鼓文。唐初在陕西宝鸡发现了十个像鼓一样的石墩子,上面刻有文字,人们称之为石鼓文”,其内容是记载田猎之事,并且是用韵文写成,从字形上看与殷周古文不同。大篆的特点是线条化比较完整,均匀而柔;结构比较整齐,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但是笔画较繁书写不够方便。

(2)小篆。春秋战国时,各国的文字不大一样,形成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了政权建立和发展的需要,秦始皇下令书同文字”,废除了与秦国篆书不合的其他六国文字(即汉魏人所说


古文”),推行秦国的文字,但又不是照搬过去的秦篆,而是一种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由大篆省改的篆书新体。后人为了表示新旧篆书的区别,把新体篆书称为小篆”,旧体篆书称为大篆。秦朝文字的上限是春秋时,以秦朝简便的小篆为终结,其间约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大篆衍变为小篆主要通过三种方式:(1)变形;(2);(3)省变(6)以上这三种变化方式中以省变为主,符合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发展需要,符合汉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规律。现在一些书法家将西周时期的金文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体势都归于篆书系统,很宽泛。如果以殷商文字为起点,将商周春秋战国文字都归于篆书类字体的话,其间一千多年,可以称为书法史上的篆书时代。

()隶书。在战国后期,官书都是用小篆书写的,而在民间通行的却是所谓不登大雅之堂的俗体字草篆”,这种字体的特点是:笔势趋直,笔画趋简,书写方便。古代文献记载,隶书是秦时一位叫程邈的狱吏所创,所以称秦隶”,也是当时秦地通行的字体。因为秦隶是现在所见最早的隶书,又称为古隶古隶还有篆书的痕迹,西汉前期还在使用,大约在西汉武帝时期,古隶才演变为具有蚕头雁尾式的隶书形态,即狭义的汉隶”(广义的汉隶是指汉朝的隶书)隶书始于秦朝而盛于汉朝,所以隶书也称为汉隶”,经过西汉二百多年到东汉时隶书才算完成,象形的形貌消失,使文字完全失去了图画的色彩,变成了纯符号式的应用工具,我们可以把西汉到西晋时期这四百年称为书法史上的隶书时代。

()草书。许慎《说文解字·叙》说:“汉兴有草书。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草书是与汉隶并行的一种字体,人们为了提高书写效率,吸收了战国时期草篆的某些简省的写法,而且不断删难省繁,损复为单”,吸收新的草写法,可以讲草书是汉隶的潦草写法,这种字体求快求速,笔势连绵,草书形成之后,经历了东汉,晋朝两个重要发展时期。东汉的草书还是字字独立,连贯的笔势以一个字为一个起止单元,西晋时,卫罐吸收了父亲卫凯与张其的草法后,自成一种放手流便风格,人称草稿书。他的草书也是字字独立,但用笔有纵引之势,使上字的末笔与下字的首笔形成接应。东晋王羲之发展了纵势的笔势,字与字之间的笔画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简易俊美的今草样式。

()楷书,楷书是取代隶书而通行的一种字体,它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笔画平直,结构方正,书写方便,书在东晋逐渐取代了隶书,成为通行至今的正体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67ca168f78a6529647d53e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