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笔记

2023-02-11 20:30:4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笔记》,欢迎阅读!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笔记
21《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邹(山东邹县)人。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又尊其为 (亚圣)。著有《孟子》一书。《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一词多义:戒之曰:告诫; 此之谓大丈夫:称得上,叫做;

必敬必戒:谨慎;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对……说;

太守谓谁:为,是。

古今异义:父命(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命运)

以顺为正(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面) 词类活用: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通假字:女家:女同“汝”,你。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答: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谈不上是大丈夫;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答:“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答: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课堂小结:孟子关于“大丈夫”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仁人志士,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再读课文时,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但在灿若星河的古代文化中,也隐藏着某些封建思想的糟粕,比如妻妾制度,三从四德等,所以我们要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富贵不能淫》课文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出身卑微,历经苦难磨炼,最终都被提拔任用,有所作为。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你能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吗?

答:先谈人,列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主要着眼于“生于忧患”,这是全文的重点;后论国,主要着眼于“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磨炼的目的是什么?

答:思想——苦其心志;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为——行拂乱其所为。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培养其忍耐力,增强其能力)

5: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他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而贪图安乐自然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对于国家来说,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极其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

6《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谈“死于安乐”这一内容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 ①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②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③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

10、孟子认为“逆境出人才”,结合课文12自然段内容,说说你的观点。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名人或名言)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



板书设计

列举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举例论证)



1. (个别——一般) (结论)点明中心论点: 归纳概括: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理论证)

(客观——主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个人因逆境而有所作为(正面论证)2.(对比论证) 国家因安乐而导致灭亡(反面论证)

课文翻译: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天上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忧惧,这个国家时常有灭亡的危险。这以后才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50f2d3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d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