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教学模式

2022-05-30 06:19: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521教学模式》,欢迎阅读!
教学模式,521


“五·二·一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江苏省宿迁市晓店中学 王雷

根据《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要求,扎实做好减负增效工作,确保减负不减质,减负更增效,要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轻负低耗,优质高效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上学期请市教研室张德超、王邦强等领导给我们开讲座。又请来宿迁中学的领导给我们课堂指导。特别是大规模的三次外出学习,都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创设奠定基础。

一、“五·二·一”的含义:

“五”指预习目标、交流反馈、师生探究、达标检测、归纳衔接五步环节。 1、预习目标:在备课时,首先要备好预习目标。如把预习安排在课前,就在课前把预习目标让科代表把预习目标先通过某途径告知学生;如课前没有时间,就在当堂课的开始时就把预习目标通过小黑板或多媒体屏幕向大家展示出来。其预习时间一般不好界定,不过如果是在课堂上的预习时间一般是在68分钟左右为宜。预习目标设计要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难度要低些,只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对一些概念、重点的语句能对照书本读出来,不必要一开始就能熟记,对疑惑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笔水标出来,或做好预习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多的有意记忆简直可以使人变成傻瓜。(过多的有意记忆其实就是死记硬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惟一的办法是:建立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相结合,而能够实现这种结合的惟一条件是,学生心中有“引起思维的导火线”,也就是说,关于所讲的东西学生已略有所知。因此,预习这一环节是每节新授课必不可少的,其他各环节都是围绕这个环节而进行开展的。

2、交流反馈:学生根据预习过程中以及由预习而对原先相关知识的联想构成了学习本节课新学内容的知识储备,学生可对自己的认识、见解、观点、方法进行交流,交流的顺序是先组内交流,后组间交流,其组间交流主要是针对组内不能解决的、或由于各组学习知识点的分工不同而把每组的结果进行交流反馈,以达到成果共享。在本环节中常常要出现兵教兵、兵点兵、后强兵。每个学习组一般在6人为宜,最多不要超过8人。每组要有学习小组长,大组的要有两个学习小组长,这些小组长就是老师的助手,他们甚至可以帮助老师布置作业、查作业、批改作业。在反馈过程中,形式可丰富多样,如口头汇报、模仿表演、在模仿表演中又可以采用多种剧种,如唱歌、三句半、小品、相声、哑剧等等。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大胆地放手于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理解本节内容的80%左右,这里只是说理解,而不是掌握和运用,关于掌握和运用还要通过下面的环节中的强化训练才能完成。反馈过程中,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必须充分了解到学生哪些能会,哪些不会,在紧接着的师生探究过程中,才能确保懂的不教、会的不探这一要求的落实。

3师生探究: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价值重在过程,因此,在听了大量的课后,发现存在以下三大突出的不足方面:一是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一看就能回答出来的,即口答出来的,却偏偏要让学生再探究,这种为探究而探究,着实浪费了保贵的、有限的课堂时间;二是教师说了:下面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学生刚讨论在兴头上,也就是还处在将要得出答案时,教师为了赶进度,赶快大声叫停,学生如还没有停,则用力拍手或用力敲桌子甚至借助外物来敲桌子;三是问题一出来后,就急于让学生讨论,讨论出结果后,就立即让这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时的教师却忘了素质教育其一要点是要面向全体,在很多学生还没有明白过来,教师已对回答的学生作了充分的、高度的肯定,本来我们所倡导的高效课堂是为了让学困生有话




说、有事做,一般生变优秀,优秀生更全面。可如果采取这种方法久了,不但违背我们课改的初衷,且大大伤害了绝大部反应慢的学生的感情,其后果只能是这部分学生去附和了、干脆也就用不着去思索了。因此,我认为,真正的探究,应该注意的是:1、其顺序为先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再探究;2、平时讲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主要就体现在这一环节。探究的材料就是学生对预习、交流、反馈后剩余的20%那部分。3、此环节重头戏应该是变式练习。

4、达标检测:心理学表明,没有比强化训练再能让人及时地巩固知识了,以便于把暂时记忆演化为长久性的记忆;此环节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根据实践,我们要求(1、要短平快。提高做题的速度,达到熟练的程度,一般在6分钟左右;2覆盖面要广;3题型设计要尽量多样;4、要有梯度;5摒弃偏、难、怪、旧之题;6、学生做完之后,再统一小结;

5、归纳衔接:最后23分钟的总结最好利用谈话式总结,通过短时间的师生互动,不仅避免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而且又利于培养学生回忆、归纳、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使知识系统化,甚至在温故而知新的基础上利于下一学时的内容学习

先让学生表述本节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帮助其归类,然后再融入到相应的知识系统中去,衔接之意是指本节所学内容只是这一分支系统中的一小块,它处在该分支知识系统中的位置和地位是什么?(举例如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元素)

“二”是指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 1知识和能力虽属两种不同的概念,虽然知识多不代表能力强,但知识是基础、知识是财富、所以有时他们相辅相成的,因此,这里不把它们单列开进行探讨。知识系统属于贯穿于课堂中一条明线,能力系统属于贯穿于课堂中一条的暗线。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它由人的感觉、知觉、联想、记忆、思维和想象、言语等认知要素组成。感觉、知觉、联想主要体现在预习环节中;记忆中无意记忆主要体现在交流反馈中、记忆在达标检测环节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思维、想象、特别是创新性思维主要体现在师生探究中。

华师大版《普通心理学2006第一版第208209页对创新思维的解释为:

它是在一般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表明,对于胸无大志、懒于思考、意志薄弱的人,学习中缺少主动性、积极性的人,难以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

1、帮助学生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如在交流反馈中)

2、鼓励学生承担挑战性学习任务,以此来抵消诸如厌学、担心失败和退缩等学校生活经验带来的消极后果;(如要求学生完成预习目标)

3、创设一种积极的、充满个体和社会支持的学习氛围,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真诚的关注和尊重;(这五个环节都能有所体现)

最直接的就是经常结合教学向学生提出一些熟悉而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思考题。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语文中的“一事多写”,就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方式。所以在师生探究中,要多设一题多解的问题。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说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中之重,要求我们的教师




在每一堂课都要重视它,它的天敌应该是死记硬背,因为长期的死记硬背只能把学生教成一个呆子。(可引用江泽民的话)

2)从教学法上分析:

最有代表的教学法:讲授法和布鲁纳的发现法。(美国著名的教育理学教育家) 种类 讲授法 发现法 优点 1教师能够非常经济地在1、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

短时间内同时向许多人系力,符合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有统地传授知识,是向学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激传播人类知识经验的最经发学生的智慧潜力,有利于培养学济的模式之一。 自我激励的内在动机,有利于学2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会探索的技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 责任心,而且发现学习的结果也有

利于记忆的保持。

缺点 1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最大的缺点是太耗费时间,放着祖

用,从而可能降低对学生先积累的知识不去学习而靠自己去的主体性的积极性的重视独立发现,显然是不必要的。 程度。

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教师往往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

因此,采取中庸的办法——自主学习(预习目标)、合作学习(交流反馈)探究学习(师生探讨)

3)从技能上讲,技能分为两类:运动技能和智力技能。运动技能又叫作动作技能,是指借助于对骨骼肌肉系统的协调而实现的外部活动方式。智力技能也叫认知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中的心智操作方式。我们在教学中所讲到的技能目标一般是指智力技能目标。

智力技能是以思维为核心的认识加工的具体方式。关于对智力技能的训练,文科教学中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理科教学中主要表现在实验操作训练、概念、公式的原理及运算推理能力训练。

文科中的读,理科中的简单概念、公式的获得例题解法以及简单的实验主要体现在预习目标这一环节中;文科中的听、说,理科中的运算在交流反馈中体现;文科中的写,理科中的推理主要体现在师生探究中;达标检测主要是对学生的迁移能力、应用能力的训练。归纳衔接主要培养学生的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

4从新课程理念中的对学生提出四种能力的培养方面来看: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和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顺着各个环节。

“一”是指一个中心。指一切设计应以学生的心智为中心,其根据来自:1加涅曾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为学习设计教学!”;因此原先的教案现在应该改写为学导案;原先的教学,现在应该从学教方面去深刻理解其内涵;(2)、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即以人为本,让教师达到乐教、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3)、根据教学程序设计观的要求。即艺术观、科学观、人的因素观。其中人的因素观要求我们设计时应遵循人的感受、人的认知水平、现有的知识储备等情况,也就是说,要以人为本。(艺术观、科学观可口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29387600b4c2e3f572763e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