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外来词汇

2022-07-07 03:25: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语中的外来词汇》,欢迎阅读!
汉语,外来,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70%以上来自于日本



日本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其明治二字,取自《易经》中的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一句,维新一词出自《诗·大雅·文王》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就是这个旗号上也溢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浓厚气息的运动,却对满目苍凉的中国文化绝尘而去。昔日对中国经常自称小邦下国的日本,认为先生已十足一老朽也,再也没有了什么可学之处。 但总体上看,清末的有识之士们,甚至某些时候还包括在许多事上已昏聩不堪的朝廷,罡风烈雨之下,却在昔日学生的反叛上取了一种平静的态度。这是一种大痛后思痛的平静,一种服了不甘而不服不行的平静,一种深水湍急而河面徐缓的平静。正是这种不平静的平静,使中国很快地视日本为老师。就是章太炎先生本人,悲愤归悲愤,他还是做了不顾鞍马劳顿之苦的唐僧,去了日本这方西天取经…… 可以说,自清末起,中国的语言文字政治军事,改良革命,科学……乃至风俗礼仪,无一不受到日本的巨大影响。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上超过日本。 现代汉语中来自日语的新词,倘若用心梳理,数量很是惊人。实藤惠秀在《中国人日本留学史》一书里开列了一张数目庞大的词表,但是仍有人认为他还未穷尽所有新词。新词引入的规模之大,涵盖面之广,大概只有中国中古以来大量出现的佛经词可以相比。据有人统计,中国人今天使用的社会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约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雷颐先生在介绍美国学者任达的《新政革命与日本》一书的《黄金十年》一文中,写道: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赋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

随便举些来自日本的汉语:就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了中华这个词以外,人民共和国都来自日语。科学,人权、金库、特权、哲学、表象、美学、背景、化石、战线、环境、艺术医学、入场券、下水道、公证人、分类表,互惠、独占、交流、高压、特许、否定、肯定、表决、欢送、仲裁、妄想、见习、假释、假死、假设,解放、供给、说明、方法、共同、主义、阶级、公开、共和、希望、法律、活动、命令、知识、综合、说教、教授、解剖、斗争,断交、脱党、动员、失踪、投票、休战、作战、投资、投机、抗议、规范、动议、处刑 ,革命,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治外法权、土木工程、工艺美术、自然科学、自然淘汰、攻守同盟、防空演习、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动脉硬化、神经衰弱、财团法人、国际公法、最后通牒、经济恐慌 ,服从、复习、支持、分配、克服、支配、配给,哲学、心理学、论理学、民族学、经济学、财政学、物理学、卫生学、解剖学、病理学、下水工学土木工学、河川工学、电气通信学、建筑学、机械学、簿记、冶金、园艺、和声学、工艺美术,一元化、多元化、一般化、自动化、现代化,流动式、简易式、方程式、日本式、新式,肺炎、胃炎、关节炎、气管炎、皮肤炎,生产力、原动力、想像力、劳动力、记忆力,可能性、必然性、偶然性、周期性、习惯性,大众的、民族的、科学的、绝对的、公开的,文学界、艺术界、思想界、学术界、新闻界,新型、大型、流线型、标准型、经验型,美感、好感、优越感、敏感、读后感,重点、要点、焦点、观点、出发点、盲点,


主观、客观、悲观、乐观、人生观、世界观、宏观、微观,直线、曲线、抛物线、生命线、战线、警戒线,效率、生产率、增长率、利率、频率,辨证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方法、宪法、民法、刑法,进度、深度、广度、强度、作品、食品艺术品、成品、展品、废品、纪念品,作者、读者、译者、劳动者、缔造者、先进工作者,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光合作用、心理作用、副作用,人口问题、社会问题、民族问题、教育问题、国际问题,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新时代、旧时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国际社会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浪慢主义、现实主义、帝国主义、排外主义,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中产阶级、无产阶级,竞争,独立,演说,版权,干部,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政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 还有取缔、取消、引渡、样、手续、的、积极的、消极的、具体的、抽象的、目的、宗旨、权力、义务、当事者、所为、意思表示、强制执行、第三者、场合、又、若、打消、动员令、无某某之必要、律师、代价、亲属、继承、债权人、债务人、原素、要素、偶素、常素、损害赔偿、法人、重婚罪、条件、契约、从而、如何如何、卫生、文凭、盲从、同化、代表、压力、排外、野蛮、公敌、发起、旨趣、什么什么族、派出所、警察、宪兵、检察官、写真…… 真可谓俯拾皆是。

经济哲学,在中国以前叫资生学智学——听起来后者倒是像日文,它们却是地地道道的中文。还有汉语中过去的经济意为治理国家;如今连小学生都知道不能用经济必须用政治了,而且还得是无产阶级政治而这无产阶级一词,也是从日文里引进的。当年大量新名词涌进中国,曾引起一些人惶恐不安,犹如自家的祖坟就要给人刨了。即使维新派的一员大将张之洞也有点担心,他曾在一份公文上批道:不要使用新名词。他的幕僚辜鸿铭即告诉他:不要使用新名词中的名词二字就是一个新名词,亦来自日本。

试想想,如果能够像抵制日货一样,中国人大义凛然地彻底地扫荡去这些来自日本的词语,现代汉语将会陷于怎样尴尬乃至无助的境地? 若我们硬要逃匿出这张大网,那就有很多话说不成了,尤其是台面上的话,它们纷纷扬扬,断成了一地鸡毛,而我们这个十分注重台面的国家,在很多方面只能失语 更重要的是,词汇是一种概念工具,如此多的新名词,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语言表述方面的新意,还必然伴随着对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文化形态的巨大冲击和革新。每当想起中国人用以思考、对话、演说、写作的大量概念中,竟有来自于日本人的营造,我们就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事实:日语词汇的大量涌入,对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思维,一百多年来的中国文化因此,也必然对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个时期的出版物,总是可以反映出社会文化走向。18961911年,是日文书被翻译成中文的高潮,共有956本日文书被译成中文,19121937间则有1759种;相比之下,在18961911年间,日本从汉文译过去的书只有16本而已。而在明治维新之前,仅在中国国内印了一两版的魏源的《海国图志》传到日本后被大量地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日本开始了解西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本书,明治维新的不少重要人物就是在它的影响下提出开国论,反对锁国论,终使维新取得了成功。 在大量翻译过来的书籍中,以大中小学校的教科书为大宗。这些新教材铺天


盖地,铺向不久前仍在被读四书”“五经之声缭绕的中国的城市、乡镇。19041月,清政府颁布了著名的癸卯学制,它模仿的是日本的教育体制,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实施的正式学制。规定初等小学堂为五年制,高等小学堂四年,中学堂为四年,高等学堂及大学预科三年,大学四年,自进小学到大学毕业,共21年。此外,初等小学堂之下有蒙养院,大学堂之上有通儒院。当时,各地常为使用旧式教材或新译教科书起争执,使用何种教材便成了新学与旧学的标志之一。 教科书外,中译书里还有不少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它们大大抬高了中国学者的学术视野,一些新的颇为科学的学术规范得以形成。以历史写作为例,中国传统的写法是一朝接着一朝写下去,貌似断代精确,实则社会演化难以河清海晏,泾渭分明。日本学者桑原紫藏的《东洋史要》却不是这样,它取西洋中古近古近世四期来分中国历史,第一期断至秦皇一统,称之为汉族缔造时代;第二期自秦皇一统至唐亡,称之为汉族极盛时代;第三期自五代至明亡,称之为汉族渐衰,蒙古族代兴时代;第四期括满清一代,称之为欧人东渐时代。此书翻译出版后,一时间学术界如上层楼,耳目一新。后来许多研究历史的人便有意用这种大眼光,下笔之际,纷纷以四期来分。一位留心观察中国史教科书的人发现:近年出版历史教科书,概以桑原氏为准,未有变更其纲

翻译工作主要是由留日学生们完成的。甲午战争失败后,开始有中国学生去日本留学。当时,在主张派留学生赴日本的权柄中,湖广总督张之洞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1898年所著的《劝学篇》中提出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代化的具体措施,其中对提倡留学日本的论述尤为强调—— 至于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路近省费可多遣;去华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劝学篇》下)日本在接受中国留学生的态度上也表现出了相当的热情,大概是做了千年的学生,一旦做起先生来,那脚下便立马垫起了高高的优越感。

1898年冬,日本驻华使臣矢野文雄以日本国的名义,通知大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即今日之外交部,称该国政府愿意接受中国留学生并支付经费。日本人愿出这笔银子,并非出于侠骨柔情,日后我们就可以看出这当然不是为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而且这笔钱在清朝的巨额赔款里只是一个很小的数目。

以清国留学生会馆在1903年所作的调查为例,当时的留日学生共来自19个省,其中居前列者为江苏175人,浙江154人,湖南130人,湖北126人,广108人、直隶77人等省。奉天、山西、陕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的留日学生均寥寥无几。这除了反映出当时各省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外,亦有地理和人为等方面的因素。仅仅过了三年,1906年赴日本的留学生达到了8600人。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上一年里日本战胜了俄国,黄种人第一次打败了白种人,更进一步震动了中国的热血青年;以及中国废除了科举考试国留学成了一条新的出路。以后几年,留学日本的学生人数都超过了8000人。如此大的数字,是到当时为止世界史上规模最大的留学运动

现在很多人打着保护传统文化的幌子, 一边装作爱国,一边装作保护传统文化,恰恰是这种人对传统文化最危险。学别人先进的东西传统文化就要消失吗?不会的,看看日本,看看韩国,他们的传统文化消失了吗?韩国已经几百年不用汉字了,汉字在韩国消失了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15d31175c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9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