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诊断理论简评》,欢迎阅读!
社会诊断模式简评
1919年社会工作奠基人M.Richmond出版《社会诊断》一书,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基础与操作指南,由此,社会工作开始确立其合法性。
我们需要明白社会工作与其他学科关于社会诊断的异同之处。几乎所有学科都不约而同的把 “诊断”作为对服务对象的社会状况和人格结构的精准界定。不同之处在于,社会工作中的诊断主要来源于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现场观察,这种观察通常都是采取访谈或询问的方式获得,使得诊断与观察之间取得因果对应关系,从而解决案主问题。《社会诊断》一书强调,对各种精神层面的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个人和家庭获得“社会证据”,进而对个人及家庭成员进行有效干预。社会诊断模式下的“社会证据”由真实证据、鉴定证据、环境证据共同组成,在三类证据的基础上就架起了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案主与自身问题的桥梁。当然,这三类证据之间的相互验证提升了社会诊断模式的精确性。
显而易见,社会诊断模式下的社会工作,明显受到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首先,社会诊断的焦点在于案主的精神层面的健康状况,认为案主的问题由内在的自我所引起,周围的环境中(包括历史环境和现状环境)总是暗含着否定案主而引起案主不良状态的某些因素。其次,环境因素的影响是深入到个人人格结构中的,案主的不良状态只是内在人格结构的投射,所以,对案主的援助也只是对其人格结构的重建和恢复。最后,从方法论来说,社会诊断所寻求的社会证据与精神分析所谓的深层次人格结构具有紧密的联系。当然这些都是早期社会工作的普遍性症结。
不可否认的是社会诊断模式已经开始将视线转移到社会层面并给予社会因素以一定的关注,这打破了社会工作完全以案主精神结构为工作对象的牢笼,可以说实现了社会工作第一次的思想解放,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1594ee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