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护理心理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护理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健康长寿,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之一。但是什么是健康?如何保持健康?人们大多认为躯体无异常症状、没病即健康。然而健康的标准不仅仅局限于躯体的健康,还包括了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有助于防治心理疾病,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发展,进而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以保证个体的心理健康是当今确保人们处于健康状态的关键。
所谓护理心理学,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护理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但它并不隶属于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大多围绕精神正常的患者或其他人群,而医学心理学则侧重于精神障碍患者等。患者是躯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统一体,只有全面地认识疾病和患者,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全面恰当的护理,才能使患者感到生理上舒适、心理上舒畅。同时患者的良好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良好的生理状态,良好的生理状态又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促成身心之间的良好循环,促进病程向健康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护士在护理实践工作中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而护理心理学就是这样一门帮助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对患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学科。
然而患者只是护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护理对象和护士两大范畴。既要研究在疾病过程等特定情境下“患者”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又要研究在特定职业环境条件下“护士”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随着护士教育的发展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训练水平的提高,使一向被认为是一门技艺的护理工作逐步成为一门科学,工作的内容也由单纯的生活照料发展为既有专科护理又重视精神咨询,使护理工作成为医疗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护士需具有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综合性知识。
作为一名护士,若要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就必然要保证自身的心理健康。护士的表情、言行和态度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而对其病情产生某种作用,因此护士就必须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懂得把握自己的情绪以及感知他人的情绪,从而促使患者与护理人员建立或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治疗作用,它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的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增强,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护理心理学研究的重点组成。护士角色人格的内涵与“护士执业心理素质”类同,特指从事护士职业的人们,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总和。护士角色人格的意义在于其促进护士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发展。自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Nightingale,1820~1910年)创立第一所护理学校后,护士职业有了明确目标,护士角色人格的形象日渐鲜明,人们把“担负保护人类健康的职责”,以及“护理病人而使之处于最佳状
态”看成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南丁格尔要求护士必须是(1)品格高尚的人、(2)满足患者需求的人、(3)具备心理学知识的人、(4)属于专门学科的人才、(5)人类健康的使者,可见在护理工作中对于护士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
绝大多数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时,他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治疗,在他们的周围全是一些穿着白色衣服的陌生面孔,恐惧与不安自然会随之产生,他们所需要的还有心理上的疏导,这时护士的工作就是帮助患者消除紧张与不安的情绪,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护理心理学应用到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即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的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但这种最适宜的身心状态并非恒定的相对值,而是动态的相对值,他随时可因为患者的病情及一切可能影响患者主观体验的因素而上下波动。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治疗,心理护理的效用随时、处处体现在护士与患者的举手投足之间。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成分,整体护理促进了心理护理的深入发展,明确了心理护理的基本任务,规范了心理护理的实施程序,提高了心理护理的质量标准。心理护理的作用与职能是其他护理方法所不具备和无法代替的。
因此护理心理学对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只有护理心理学发展起来,普及开来,医护人员才能懂得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采取相应技术进行心理护理。只有全面地认识疾病和病人,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全面恰当的护理,才能使病人感到生理上舒适、心理上舒畅,从而大大提高护理质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ba582cacc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