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鹊楼王之涣

2022-11-11 00:19: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登鹳鹊楼王之涣》,欢迎阅读!
王之涣
登鹳鹊楼王之涣

登鹳鹊楼 王之涣 王之涣

白日②依③山尽④,黄河入海流。 欲⑤穷⑥千里目⑦,更⑧上一层楼。

《登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1-2] 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3]

《登雀楼》气势、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4] 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该诗还几次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注释

①雀楼:古名鹊楼,因时有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

王之涣《登雀楼》诗意画

州府志》记载:“(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处,时有雀栖其上,遂名。”

②白日:太阳。 ③依:依傍。

④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⑤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⑥穷:尽,使达到极点。 ⑦千里目:眼界宽阔。 ⑧更:再。 译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作品鉴赏

雀楼,又名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处,时有雀栖其上,遂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雀楼三层,前中条,下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王之涣的这首五绝是“唐人留诗”中的不朽之作。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诗笔到此,看似已经写尽了望中的景色,但不料诗人在后半首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a936cd5ad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