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二历史自主试卷含答案》,欢迎阅读!

姓名: 年级、班级: 考号: 座号: 姓名: 年级、班级: 考号: 座号: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2012年暑假学生自主检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试题 分数: 等级: 2012.8
(时间:40分钟 命题人:张冠森)
友情提示:
1、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 2、本试题分为第1卷、第II卷两部分。
C、1997年7月 D、1999年12月
7、20世纪七八年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所做出的努力有( ) ①签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②签订《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观看下图,图片中的情景应最早在下列哪次会议或事件中出现( )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1、历史谱写歌曲,各省凝聚历史。有一首歌唱到:“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2、班级要出一期庆祝国庆节的板报,主题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下面可选的题材是( )
A、长征胜利 B、重庆谈判 C、开国大典 D、两弹一星 3、下图为“大包干纪念馆开馆仪式”。这个纪念馆应建在首先实行分田到户的( )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A、北京 B、深圳 C、安徽凤阳小岗村 D、上海 4、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 )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自力更生 D、坚持科教兴国
5、20世纪60年代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是( ) A、回族 B、蒙古族 C、藏族 D、维吾尔族
A、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26届联大 D、中美建交 9、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是在(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⒑10、“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称谓是由于(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 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 11、中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12、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空军战斗英雄是( )
A邱少云 B黄继光 C蒋道平 D雷锋
13、1955年谁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14、尼克松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里指的是( )
A中美关系改善 B万隆会议召开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交
15、他,曾经荣获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
A邓稼先 B杨利伟 C王选 D袁隆平
6、右图横幅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在 A、1984年12月 B、1987年4月
( )
存根 题号
16.新中国成立后,下列哪组事件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和挫折( ) ①土地改革 ②抗美援朝 ③“大跃进”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得分
A.①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参考右图:结合《人民日报》连载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 大产”、“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等文章,宣传全国各 地大放“卫星”现象,你认为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大跃进”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土地改革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18.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19.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两 弹元勋”的是 ( )
A.杨振宁 B.李世光 C.邓稼先 D.袁隆平
20.建国后,民主法制曾一度遭到巨大破坏,这主要发生在( ) A.解放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第II卷(非选择题)
21、(10分)材料一: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请回答:
(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2)谁在什么时候掳去了“MACAU”?她又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4)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哪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5)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一方针,她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吗?
22、(10分)材料一:中华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毛泽东和斯大林(图)
第3页 共4页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原则是什么?
(2)材料二中再现了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外交场景?材料二和材料一之间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一、二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
(4)面对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新中国的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果?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困难?
第4页 共4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9f5f27783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