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反思

2022-06-29 10:09: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植树问题反思》,欢迎阅读!
植树,反思,问题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马山县城南小学 韦颖玲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我所执教的是教材第117页的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这节课我让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借助直观的教具,探索植树问题中两端要栽的规律。接着借助媒体课件,建立知识表象,注重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得到启迪,悟到方法,从而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进一步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渗透一种化归思想。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棵树的变化,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间隔、间隔数及间距的含义。

二、设计一份植树方案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创设浅显易懂的生活原型,让数学走近生活。

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境,这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课前活动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棵树的变化,使学生直观的认识间隔、间隔数及间距的含义。既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处理教材时我把例题改为条件开放的植树问题,不规定间距,同时改小数据,将路的长度变成20米。如此修改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探讨出规律。 数据小了,便于学生操作,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创设情境,关注学生体验,引发探究。

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植树方案这种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植树活动体验,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



1


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形象物体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教学中我先激励学生自己做设计师,通过不断改变间距“种”,从中形象的感知栽树的棵数要比间隔数多1接着利用多媒体再现植树情景,使学生明白改变间距后,间隔数和棵数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紧接着让生观察间隔数和棵数数据,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并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规律,即棵数=间隔数+1,然后加强对规律的扩散教学,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格归纳出:间隔数=距离÷间距这一规律。最后按照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例1,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应用和拓展

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加强了模型应用功能的练习,本课练习有以下两个层次:

1 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安排学生自主完成已知总长和间距求棵数、已知棵数和间距求总长的练习,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双向可逆思维的能力。

2)推广到与植树问题相近的一些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如插旗问题、跨栏赛等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从而让学生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 2 3

对课堂上的生成问题处理得还不够灵活。 对学生的评价这块还显得能力不足。

不能全方位的考虑学生的知识构建,导致一些同学连间隔数与间

隔都不能区分,有少部分同学虽能发现规律却不会应用规律等问题出现。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7f1adde195f312b3169a5f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