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2课马诗、石灰吟、竹石鉴赏》,欢迎阅读!
《马诗》赏析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人,唐代诗人。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27岁英年早逝,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
李贺短暂的一生,流传下来240余篇光芒四射的诗篇,其中以马为题或谈到马的诗歌有80多首,占全部诗歌的三分之一,可见李贺对于马有一种情有独钟的喜爱。他的《马诗二十三首》是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是历来写马之作中的经典,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马为题写的组诗。
李贺写作马诗并非只是为了描绘马的外形,更多的是借马来表达对在位者的赞美、讽刺,对他人或自己身世的悲叹或怜惜之情。
整体感知:一二句突出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抒情,表现作者热切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主题:表达了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悲叹。
诗歌中的“马”具有怎样的品质?诗人借“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鉴赏:诗歌中的骏马轻捷矫健,渴望驰骋沙场,诗人借马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立功的愿望。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鉴赏: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这两句描绘出一幅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请从修辞角度鉴赏诗歌前两句。 鉴赏:“沙如雪”不仅从视觉写出颜色,而且从触觉上写出了寒冷的感觉,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月似钩”首先写出了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作者建功立业的志向——此处的“钩”,就是冷兵器的典范“吴钩”,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象征。
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并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金络脑”象征着骏马受到重用,在沙场上纵横驰骋,建功立业。“踏清秋”声调铿锵,搭配新奇,“清秋”之时草黄马肥,正好驱使,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但以“何当”引出,却让人感慨扼腕,“何当”即“何时”,说明遥遥无期,不知什么时候,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表达了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悲叹。
《石灰吟》赏析
一、了解作者:于谦,明朝大臣,军事家。既是清廉正直的清官,也是一位铁骨铮铮的抗击外族入侵的英雄。据说于谦才十二岁时路经一石灰窑眼见石灰的锻造过程挥笔写此诗,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石灰吟》所咏不仅是于谦其人的坚定志向,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二、主题:本诗以石灰作比,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清白正直的崇高气节。
三、整体感知:全诗句句在咏物,前三句着力描写炼石灰的过程,最后一句写石灰热切的追求,点出石灰的特性。句句语义双关,句句以石灰自喻,句句都在说如何锤炼人的高尚品格。诗人借石灰石开采、煅烧、粉碎的艰辛过程,喻指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表达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气节。
三、句意理解:
1、前两句,写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首句强调石灰的前身经历的痛苦之巨大,第二句写被挖掘后经过的高温煅烧。“若等闲”写石灰的态度,面对严酷考验,从容自若,处之淡然,表现石灰心甘情愿接受考验的精神。
2、“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高尚的节操。诗人借石灰之口,表达了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和决不向世俗低头、决不同流合污的坚贞精神。
3、《石灰吟》在托物自志的同时,还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石灰吟》给我们指出这样一个道理:作为一个品格高尚而能有所成就的伟大人物,必然要经历系列的磨难。这个道理和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有异曲同工之妙。
4、《石灰吟》主要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生志向,请结合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对比手 法的?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对比,“粉骨碎身”与“浑不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石
灰”面对种种磨难无所畏惧的精神,而支撑它做到这点的则是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崇高志向。在前面几句作对比的基础上最后推出主旨句,表达效果十分鲜明突出。
《竹石》赏析
作者简介: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二、整体感知:这首诗是作者为自己的一幅名为《竹石图》的画作所题之诗。
这是一首题画诗,前两句交代了画面内容,第一句是全景图,第二句则是特写镜头,镜头对准的是竹的根部:扎根在岩石的缝隙之中。展现了画之“形”。后两句是画笔无法绘出的内容,揭示画之“神”。 这首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竹坚韧坚贞的傲气,表现了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三、咬文嚼字
“咬定青山不放松”,把挺立青山的翠竹形象展现出来,可谓先声夺人。一个“咬”字将竹拟人化,表现了竹子倔强和坚韧的性格。一个“定”字写出竹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出意志之坚定。可见青山是竹之依靠,明写竹之坚定不移,暗写青山于竹之重要。
“千磨万击还坚劲”“磨”和“击”,写出加害者手段之残忍,“千”和“万”突出加害者用心之险恶,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但在“千磨万击”之下,竹“还坚劲”,一个“还”字,赞美之情顿出。
“任尔东西南北风”,在作者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 “东西南北风”,写的不仅是风向的不同,也是季节的变换。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吹,无论季节如何变换,竹都做然挺立,坚韧刚劲。“任”字写出竹子之豪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竹子不惧磨难、傲然而立、潇洒慷慨、积极乐观的精神! “尔”字透出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
三、《竹石》一诗主要是写“竹”,为什么题目不是“竹”而是“竹石”?
本诗描写的主体是“竹”,但“竹”之所以能“坚劲”,除自身的柔韧之外,还得益于能“咬定青山”, 可见青山是竹之依靠,明写竹之坚定不移,暗写青山于竹之重要。尤其是“破岩”二字点明竹子生长环境之恶劣,更好地突出了主旨。
四、三首诗的比较赏析
1.本课的三首诗有哪些共同特点?
三首诗都是咏物诗。既然咏物,都要实写物之形态、色泽等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同时又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三首诗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托物言志的好处是:举浅近事物表达深远的思想感情,写寻常之物表达重大主题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既深刻含蓄、饶有韵致,又具体形象、可感性强。
2、这三首诗,分别说说诗中描绘的马、石灰、竹各具有怎样的品质,诗人借这些形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参考答案:
《马诗》中,骏马渴望驰骋沙场,这与诗人李贺的渴望为国立功的愿望相同。
《石灰吟》中的石灰,甘愿经受磨难甚至粉骨碎身,只为能成就清白,造福人间,这与作者于谦不畏强权、不惧打压,甘愿用生命来维护为官为人之清白的高尚品格相同。
《竹石》中的竹不惧歪风、做然独立,这与作者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傲气相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7b66382d2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