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研究综述

2022-04-13 03:20: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信任研究综述》,欢迎阅读!
综述,信任,研究
信任研究综述

(摘自本人书稿《信用体系演化的经济学分析》

信任是社会学的传统研究对象,近年来经济学的信任研究异军突起。 一、信任的社会研究

除了对信任内涵、信任种类细分的研究社会学还深入研究了信任的作用或功能、信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货币哲学》中提出,没有信任,任何一种社会生活都不能展开和持续。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多依奇对囚徒困境中的人际关系进行实验研究,该模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已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社会学的信研究升温并先后有多部专著诞生。尼克拉斯·卢曼1967《信任》中提出,信任是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郑也夫(2003)进一步诠释了卢曼的学说,他认为这种机制“没有帮助我们消除风险,但是它帮助我们下定决心做出决策,下决心跳进不确定性里面,去行动”

1995年福山的《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阿兰·佩雷菲特的《信社会》相继问世,1999年福山又推出了《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他们从信任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信任研究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林南(2001)的《社会资本》提供了信任和信用研究的新视角。福山认为建立在宗教传统、历史习惯等文化机制之上的信任程度构成一个国家的社会资本,一个国家的信任度高低又直接影响企业的规模,进而影响该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尹继佐、乔治·恩德勒主编的《信任与生意:障碍与桥梁》,郑也夫主编的《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与破坏》较集中地介绍了国外信任研究的前沿成果。克·E·沃伦主编的《民主与信任》涉及到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 国内外不少学者评价了我国的信任状况。史密斯(1894)的《中国人的性格》和孟德斯鸠1895《论法的精神》都提出中国人可信任度不高的观点。199097Inglehart为了完成世界价值研究计划先后在40多个国家做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认为大多数人值得信任的比例分别为60%50%,居于被调查家的前列1。在比较了中、日、美的情况后,王飞雪和山岸俊男(1999)指出中国是一个低信任社会其根源在于强固的相互依恋关系起着支配性作用。福山同样认为中国属于低信任度国家。张维迎则提出“中国原本信任度很高”但“现阶



1

参见彭泗清的《信任的建立机制:关系运作与法制手段》,刊于《中国社会中的信任》第76102页,中

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


段存在很大的信任危机”

笔者认为由于信任的种类很多、社会学的研究又多以抽样调查为基础,因此不少关于我国信任状况的观点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意义。众多学者比较了不同国家信任的主要结构和特征,较一致的看法就是我国的信任以特殊信任为主,基于制度或计算的一般信任不足。从此角度来理解我国的信任危机或许更为准确。 郑也夫撰写的《信任论》及主编的《中国社会中的信任》代表了近期信任国内社会研究的水准。郑也夫还对我国信任的演化做了系统分析,并且以“杀熟”现象为例分析了当今社会缺乏信任的生物学根源及制度政治社会等原因。

二、信任的经济研究

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信息完全和零交易费用,交易的执行并不存在问题,诚信和信任自然不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这些理论显然缺乏足够的现实解释力,因此近年经济学对诚信、信任的研究迅速增多。

叶建亮(2002)将信用定义为如何保证个体在交往中恪守承诺并且相信他人恪守承诺。实际上他所指的信用是一种行为模式,属于社会学意义上的信用。《经济学视野中的信用:一个文献综述》中,他较全面地概括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相关成果,如信用可计算性的争论,完善的市场环境中信用机制如何内生于交易,信息博弈和信用关系的研究经济史学和制度经济学领域的中信用与组织、度关系的探讨等。信用与组织、制度的关系就被分为了基于亲缘的信用关系及家族组织、互惠信用的组织与制度而后一种关系又分为长期交易中的双边信用范式,第三方保障的俱乐部范式和匿名社会的法治保障范式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信任进行经济学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模型,如与信用有关博弈主要包括三方面:导致博弈合作均衡的无名氏定理的证明和扩展,声誉机制的形成,合作机制的演化。

信任与法律的关系,信任与企业、行业协会、中介之类组织的关系,信任与政府的关系等是经济学涉猎较多的领域。当代政治经济学深入探讨了政府的诚信、信任问题并建立了不少数学模型,如阿伦·德雷泽的《宏观经济学的政治济学》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研究“承诺、可信性和声誉”。诚信和信任同样是转经济学重点关注的对象,布达佩斯高级研究所作为一家国际性的跨学科研究构,围绕该问题展开了广泛研究。雅诺什·科尔奈的《诚实与信任:后社会主义转轨时期的视角》综述了相关成果。

张维迎从多个角度研究了我国的信任问题,如通过中国跨省的信任调查据,揭示了信任对一个地区的经济绩效如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速度、引进外资等


的影响(张维迎、柯荣住,2002,其主要成果集中在论文集《产权、政府与信誉》信息信任与法律中。运用声誉模型的专著主要有粱媛2004《银行信誉研究、王永钦(2005《声誉、承诺与组织形式——一个比较制度分析》更多的国内学者运用经济学工具探讨了产权制度和信任的关系、法律制度对信任的影响、信息和信任的关系,产权制度的缺陷被视为我国信任危机的主要根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02f726048d7c1c708a1455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