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春望

2022-10-14 03:12: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赏析:春望》,欢迎阅读!
春望,古诗,赏析
春望 杜甫

整体把握

天宝十四载(755) 十一月,杜甫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判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触目惊心呢!司马光在《温公续诗话》里曾写道:‘山河在’ 明无余物矣;‘草木深’ 明无人矣。”一座繁华的城市,曾几何时,竞被毁坏到了“无余物”“无人” 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 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 的主体,认为诗中所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有相通处,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自叛军所至之地,百姓皆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 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白头” 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优国、伤时、思家所致。

杜甫陷贼中八个月,大约写了二十来首诗,论深沉含者,当以此诗为量, 句都有言外之意,很值得品味。 金”?何况他陷在长安, 到这时已有八个月,为什么只提最近的三个月呢?



1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主题



名句





赏析

写望中所见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抒发沉痛之情。

诗人睹物伤情,拟人手法深刻地表达亡国之悲和离别之悲移情于景,触景伤情。

蕴含着诗人无限的思念及关切亲人的深情。引起人们共鸣而传唱的千古名句。

用细节描写来表现诗人忧国思亲的愁苦之心。

诗人触景生情,忧时伤乱,抒发了忧国思家的强烈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e085d27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3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