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理(二)》,欢迎阅读!
第五章 学前社会教育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
1、个性: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2、社会性 3、社会化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个性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岁左右,个性逐渐萌芽,3-6岁是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阶段。
气质无所谓好坏,但是由于其能影响儿童全部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对待,将会成为形成不良个性的因素。
(二)家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三)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三、学前社会教育的意义 1、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2、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
3、实现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四、学前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以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为依据 (二)以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 (三)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为依据 五、学前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1、自我意识 2、人际交往
3、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 4、多元文化 六、精神分析理论
1、主要代表人: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埃里克森 2、核心概念:
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欲阶段、原型、社会性心理需要、信任对不信任。 3、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人格完善与儿童内在的动机、情感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解决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动力;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 儿童早期的生命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 4、精神分析理论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社会教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养; 尽可能给予幼儿良好的早期生活经验;
尽可能妥善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与心理需要,帮助他们面对种种成长冲突,促进其发展。 七、社会学习理论
1、主要代表人:班杜拉、沃尔特斯
2、核心概念: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直接学习、观察学习 3、主要观点:
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
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 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 4、启示
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
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的机会与舞台; 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样。 八、认知发展理论
1、代表人:皮亚杰、科尔伯格 2、核心概念
自我中心主义、前道德阶段、角色承担、前习俗水平。 3、认知发展理论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
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组; 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分别提出了道德发展三阶段和三水平六阶段论;
道德发展的动力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儿童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着自己的道德经验,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 4、启示
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接受幼儿不成熟的思维,也要为他们走向成熟搭建桥梁,帮助儿童向更高的理解水平发展。
道德经验的丰富是儿童道德认知结构变化的基础,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积累道德经验的机会,并引导儿童从对这些经验的反馈中去学习。 九、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
1、代表人物:劳伦兹、威尔逊、凯恩斯、布朗分·布伦纳 2、核心概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c3ac1002e3f5727a5e962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