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 1.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

2022-10-27 05:04: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一 1.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欢迎阅读!
快慢,加速度,必修,教案,描述




授课年级 高一 课程导学目标

目标解读

课题

课时1.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课程类型

新授课



1.理解加速度的含义及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定义、符号、公式和单位。 2.会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大小和判断加速度方向。

3.知道加速度是矢量,了解加速度的方向。会区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

课程导学建议

研读教村时,一是注意本节的知识体系分布,二是把疑难困惑的问题标注好,以便交流。本节主要介绍加速度,加强对加速度定义式的理解。

重点难点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物理意义和矢量性,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以及速度的变化率的不同。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安排1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30分钟左右,安排在课内则只需20分钟左右。通过教材中讨论交流四幅图片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从中找出比较速度变化快慢的方法,从而引出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课前 准备

研读教材,估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难点,在导学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准备课堂演示的实验器材或视频资料



程序设计 学习内容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运用 图片展示

日常生活中的走了多远是指路程,走得快是指速度,那越走越快是指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描述物体运动的新的物理量——加速度。

第一层级 研读教材

完成学案 结对交流

第二层级 主题1

小组讨论 小组展示 补充质疑 教师点评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和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



强调控制变量法,加深学生对比值定义法的理解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

PPT课件呈现学习目标

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加速度

学习的同学交流。

1)中的比较速度变化快慢口头表述 里,速度变化量相同或者经历速度变化的时间相同,可通过速度变化时间比较或者通过速度变化量比较

2)中的比较速度变化快慢里,速度变化量和经历速度变化的时间都不相同,可通过两者的比值比较

1用加速度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加速度大小的比较只要看数值,不需理会前面的正负号

通过图象是条倾斜的直线可知

口头表述

主题2 加速度的计算 主题3

加强学生对加速度定义式的应用,强调加速度的矢量性,正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引导学生通过v-t图象分

板书和

1






v-t图象看加速度

第三层级 基本技能

检测 拓展技能检测 记录要点

第四层级 知识总结

感悟收获

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总结

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速度均匀变化,即加速度恒定,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 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呈现

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 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

课外拓展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区别 板书设计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PPT课件





矢量

必修一物理方法总览

1.理想模型思想2.极限思想3.微元思想4.等效思想5.建模思想6.化曲为直思7.图像法8.公式法9.逆向思维法10.平均速度法11.整体法12.分段法13.例法14.逐差法15.图示法16.假设法17.二力平衡法18.隔离法19.图解法20.解析法21.作图法22.计算法23.正交分解法24.控制变量法25.知识关联记忆法26.近似处理法27.量纲分析法28.动力学的方法29.瞻前顾后法30.合成法31.巧用参考系32.巧用推论解题33.函数法34.相对运动35.整体二分法36.闭合矢量三角形法37.分解法38.动态三角形法39.极限分析法40.物理分析法41.学分析法42.描点法43.相似三角形法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9ec2400d8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0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