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文化祭祀演变

2022-04-06 18:38:3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防风文化祭祀演变》,欢迎阅读!
防风,祭祀,演变,文化
浙江德清-防风文化祭祀报告

----------------

作者 沈利波 化学与化工学 学号 201100110212

浙江省德清县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与钱塘江两江平原下游的最低处,河湖密布,丘陵迂回,植被茂盛。德清县三合乡就位于这河港交叉之地。这里民风淳朴,地僻土沃,环境优美。根据历史记载,远在四千多年以前,这里就是防风氏国的神守之地,近年来,浙江省考古发现又在三合乡二都寿昌桥附近发现了马家浜文化遗址,发掘出新石器时代带孔石刀和手制陶器。可见,三合乡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二都村位于三合乡中部,村域面积4.5平方公里,总人口1499人,二都村是历史丰硕之地,相传二度地下有一条石龙,孕育龙脉,后来被刘伯温斩断。二都村境内有防风山,山南有防风庙,山间有防风湖。根据1992年【德清县志】记载,禹治水来到南方,向防风请教治水方法,大禹照防风挖坑开沟去治水,获得成功,封防风为防风国王,防风国有个大湖,叫防风湖,从山下望,防风湖汪洋水网,千港百河,故后人又称汪洋氏,汪氏。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在会稽茅山开庆功会,防风因山区泛洪,帮百姓打捞财务迟到,大禹盛怒之下,将防风斩首,数月之后,禹下乡考察,了解到防风迟到实情,深感内疚,便敕封防风为灵徳明王,令防风国建造防风祠,供奉防风神像,每年三月初三八月二十五祭奠。这个说法表明,最早防风祭祀是由大禹为防风主动立庙塑像,并开展相关的祭祀活动。

接下来我就来介绍一下有关防风文化的祭祀仪式及演变

最早的祭祀活动具体已不可考,但我们仍可以通过相关故书文献的记载了解到。梁朝任昉【述异记】记载,越俗,祭祀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这短短的几句话是目前祭祀防风乐器,舞蹈方面唯一的记载。这样的情景其实长期在绍兴,德清一带延续,比如吴越民间每逢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会时,在夜晚,道士就会吹起一种三尺长的号筒,发出嘟嘟的凄厉之声,一群道士披头散发,嘴里念念有词,边念边舞,朝拜阴间冤魂,民间传说,这就是古代祭祀防风氏的舞蹈遗存。

明清时期,根据县志记载,八月二十五日,封山里人为防风会略如春社,妇女有入庙烧香者,村率一二十人为一社,屠牲,酾酒,焚香,张乐,以祀土谷之神。为什么是八月二十五呢,有人认为这天是防风的生日,有人认为那天大禹后悔诛杀防风。不同村民有不同的讲法。


到了现代,随着历史环境的变迁,我们能了解到的最近的比较大规模的传统祭祀是在解放前,目前也只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才知道那时候祭祀的事。他们有的记得父辈参加过,有的亲参与感受过。

根据二度村民沈永法老先生的回忆,他还清晰地记得1944年的防风祭祀仪式的出会巡游,那时巡游队伍中有人把针插在肉里,锣鼓挂在下面,敲锣献艺,热闹非凡。那时的祭祀如癫如狂,像傩戏,还要把锣挂在手臂上,铁钩穿肉而过。

根据老人们讲,解放以前,防风祭祀出会名目很多,有扮小鬼,怪人,黑白无常等。整个防风祭祀有六房社,呼告社,轿社,袍社,掌扇社,拜香社,顺风社等庙会组织操办,六房社一般是由当地有权势,有财力,有威望的乡绅组成,为庙会组织之首。据参加过顺风社的闻金法先生说,六房社最大,他们划出的防风祭祀仪式出行线路,村民都得遵守,就连房子也得为出行线路挪地方,这就是民间不约而同的民俗甘愿,是民众的生活常识,不依存于任何东西。

袍社为最大,是掌管防风神旁四殿相公衣物穿戴的组织。轿社负责四殿相公坐轿抬出游行,掌扇社负责四殿相公的柄扇。顺风社和呼告社有时相互兼任,与扮演鬼怪有关。呼告社多扮小鬼,一手持钢叉,一手持灯笼,在八月二十二夜就穿村过巷,意喻防风祭祀即将开始,一切鬼魅逃之夭夭,不得干扰。呼告社主要处理代表告的鸡。据说,告是一种很凶恶的魔鬼,嘴尖如雷公状,其手似鸡爪,闻金法先生说,“我自己弄过两会,绑鸡,杀鸡不用刀,直接拧断,不死的时候,洒血一周。二十二弄鸡,埋鸡,二十四晚把鸡挖出来,但不能用手,用其他工具把鸡头挖出来,鸡肉自己吃。”他们将此举视为消灾祛魔,顺风社扮演判官,小鬼,为菩萨出行开道。开道时村名都要让路,并沿途供奉食物给小鬼们,小鬼可以随意取食。习俗认为,小孩吃了小鬼吃过的食物,有消灾祛病之效。

车瑞丰先生也有对防风祭祀的回忆,农历八月二十五日是祭祀防风的日子,每年的祭祀日,都由我的祖父头戴顶帽,身穿清朝服装,脚穿靴子,衣冠整整,手持三支清香,到圣堂等候知县,知县来后由我祖父陪同到防风祭祀大殿,防风王神台上摆着猪羊鸡鱼以及干果水果糕点等等供品,然后祭祀开始,有乐队吹吹打打,锣鼓喧天,知县三跪九叩,祭祀完毕,知县离开,有老百姓祭祀,这时候放鞭炮,炮仗,热闹非凡。然后开始菩萨出殿,规模宏大,前面有肃静,回避的牌子,有两面华锣,有拜香,还有无数的旗子后面还有护龙。游村开始当队伍游行到每一个村庄,村里人都得参拜菩萨,同时鸣炮。到了下午,防风祠戏台上开始演戏四面八方的民众都来看戏看会,有一万多人。演戏至少得三天三夜,有时演五天五夜

解放后,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防风祭祀被改称为二都物资交流会,这是当时庙会的另一种说法,名称变了,内容也相应的压缩。部分封建迷信的的东西给删除了,1965


的农历八月二十五日,二都举行了文革前最后一次的防风祭祀仪式,据说这次仪式,德清越剧团在二都连演三天,各地商贩,物资,供销部门及游人云集。

1965年以后的文革期间,祭祀仪式中断,防风物质文化遗存遭到毁坏,防风神像及四相公像被毁,戏台被拆,甚至庭院内两株千年大黄金树也被砍掉。1968年防风祠大殿拆毁,祖师坛拆除。防风山防风文化古迹摧毁殆尽。

改革开放以来,防风文化也迎来了一股春风,政府逐渐意识到防风文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外宣传,招商引资,打造旅游强县的目标的需要,政府于民间形成合力,首先重修了防风祠大殿,修建了五代碑亭。重新铸了防风神像以及四相公。并与当地的下渚湖湿地的统筹规划,申请了浙江省非物质遗产,并积极准备申报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在2008年,三合乡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祭祀仪式。防风管理员会作了细致的分工与准备韩妥秋负责念经老人及相关参会人员的伙食,计划100桌。车瑞丰负责记账,冯如许负责安排社戏表。政府还邀请了邻村的两支舞龙队前来参加祭祀仪式。还请了文化局的人还当祭祀的主持人。

祭祀当天,现场人声鼎沸,围观群众多是老人和小孩,防风祠外的水泥路两旁摆满了卖水菱,器皿香烛,水果,小饰品,气球。棉花糖等小摊。防风祠正门挂着横幅,桌台上摆放供品八盆,有全鸡,猪头,包头鱼,五谷,苹果,面条,礼炮。祭祀开始,主持人开场白,然后礼炮10发。击鼓团分立祭台两侧,各人开始上香。然后由钟敬文先生读祭文,最后礼成。主持人说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这也显示出此次祭祀活动如平日的晚会一样充满展演性。

从远古到今天防风文化走过了慢慢四千年,从梳理的防风文化祭祀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所谓的祭祀正朝着一种从神圣到世俗,从民间自发到政府控制,从完全的村民祭祀娱乐活动到如今由政府主导的以旅游,经济为全部目的的一次商业展示。我认为,民众自发的到脱离人民群众,没有基础的这种祭祀活动它本质上已经不再是民俗活动的一种形式了。当前的祭祀活动似乎是一种为祭祀而祭祀的形式,从以前的人人参与到现在的少数人自娱自乐,这是民俗活动的一种悲哀。

参考文献

【防风祭祀仪式的传统与现代发明】 倪迪飞. 浙江大学

【防风神话群系深藏民间的口碑珍品】 徐建春 杭州师专学报 【防风故土考察报告 钟伟今 杭州师专学报 【德清县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93f50b3b9d528ea81c779a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