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氏的来源介绍

2023-09-22 13:58: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应氏的来源介绍》,欢迎阅读!
应氏,来源,介绍
应氏的来源介绍

1.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发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将其第四子应叔被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新华区滍阳镇,称应侯,伯爵,建立了应国。 2.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应乐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3.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应门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4.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历史上,有西域人、蒙古族冠汉姓为应氏者。 5.河北涿鹿县黄帝城遗址,传说黄帝令应龙擒杀蚩尤于此地。 得姓始祖

应姓始祖,为应候 字伯爵 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1043年间,西周武王姬发封四子姬达出自雍妃为应候,尔后立国为应国今河南省宝丰以东、鲁山东南及平顶山市区、叶县、郏县、襄城一带,并以鹰为族徽,子孙以国为姓。姬达更名为应叔,字儒林,号仁寿讳韩,即应氏太始祖。应叔等先祖们在应国历经350余年的治国安邦,创造了西周时期应国的辉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代应姓的人口大约有30万,为第二百四十七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应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八形的态势。目前应姓的第一大省仍为浙江,大约占全国应姓人口的一半,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应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浙沪、皖赣闽大部、台湾北部、湖北东端、云南中部,应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在0.08%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5%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8%,居住了大约67%的应姓人群。在台湾大部、福建南端、粤湘鄂大部、江西西部、皖苏北段、河南东部、山东大部、广西东端和西段、云贵川渝大部、黑吉东部、辽宁大部,应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大约在0.02%o.08%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9%,居住了大约27%的应姓人群。 郡望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颍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置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东魏时期迁治颍阴后为长社,今河南许昌。隋、唐两朝为许州颍川郡。


淮阳郡:西汉汉高祖刘邦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年置淮阳国,为同姓九国之一,都城在陈州今河南淮阳,汉惠帝后改为郡,其时仍为国,至汉成帝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市、鹿邑县、太康县、柘城县、扶沟县一带地区。东汉朝章和二年乙酉公元88年改为陈国。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及唐天宝、至德年间公元742758年又曾多次改陈州为淮阳郡。 堂号

汝南堂:以望立堂。 颍川堂:以望立堂。

淮阳堂:汉初,应曜在淮阳山里隐居。汉高祖派大臣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应曜坚决不去。后来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请去露了一下面。当时的人说:“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择善堂:浙江省缙云县三溪乡西应村应氏祠堂,堂号为“择善堂”。语出“论语”。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燕翼堂: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应氏宗祠,堂号为“燕翼堂”。“燕翼”的意思,就是希望散居在各地的子孙们,都能像燕子回巢一样,回到祠堂,来看看祖先居住的地方。每年结合祭扫活动,都要举行对年满16岁青年进行"成人节"教育活动,向青年学生讲述前贤典型故事,介绍“燕翼堂”牌匾的来历,要求青年学生牢记祖训,不忘故里家乡。 报本堂:浙江省宁波市古慈城应氏宗祠,堂号为“报本堂”。

徵德堂: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应氏大祠堂,堂号为“徵德堂”,是祭祀芝英地区应氏祖先的场所。

应劭:[约公元178年前后在世]字仲远,一作仲援,亦作仲瑗汝南南顿人,应奉之子。生卒年不详,约汉灵帝光和元年前后在世。少笃学博览。灵帝初拜孝廉。中平六年,公元一八四年拜太山太守。献帝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大破黄巾三十万众,郡内以安。献帝迁都于许公元一九六年之明年,诏劭为袁绍军谋校尉。后卒于邺。劭尝有感于当时旧章淹没,书记罕存,乃缀集所闻,著《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又撰《风俗通》以辨物类名称,释时俗嫌疑。文不典而通俗,可谓名副其实。凡所著述,共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汉书》,皆传于世。

应玚:字德琏,三国,文学家,汝南人,应珣之子。曹操征之为丞相掾,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曹丕称其才学足以著书,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应德琏集》。 应曜:汉初,在淮阳山里隐居,不愿出来做官。汉高祖派大臣,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应曜坚决不去。时人说:"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1df7e052a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