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悬念——结“扣子”,卖“关子” 》,欢迎阅读!
悬念——结“扣子”,卖“关子”
作者: 河南余俊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3年第10期
[技巧点拨]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暂不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兴趣和急切期待的心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悬念法一般用于叙事性作品中,通常在叙事过程中有意结下一个“扣子”,以引起读者对事件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注。这种写法容易形成波澜,引人入胜。
设置悬念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标题法。就是利用标题设置疑问,制造悬念。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件事是谁干的” “妈妈称职不称职”等。
2.倒叙法。即把事情的结果或情节中最精彩的部分提到文章的开头,使读者产生追根溯源的欲望。例如《一场误会》的开头:
今天早晨,在水东街,一位初中生正急匆匆地赶往学校,后面,一位老大爷紧紧跟随。转眼间,这位初中生迅速地闪进了学校,径直朝班级走去,老大爷也急忙跟了进去。老大爷为什么要跟踪这位初中生呢?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
老大爷为什么要跟踪这位初中生呢?读者自然会带着疑问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3.插叙法。即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以制造悬念。如鲁迅的《故乡》,当写到“我”回故乡准备拜访亲戚本家时,情节突然中断,插入一大段回忆少年闰土的文字,制造了悬念: “我”拜望亲戚本家了吗?闰土为什么很想见“我”一面?读完插叙的内容以后,不禁又要问: “我”心目中的少年英雄闰土现在怎样了?“我们”见了面,闰土还会口若悬河,无话不谈吗……悬念一个接一个,一环扣一环,一方面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另一方面可以使文势跌宕起伏。
4.误会法。利用误会设置悬念,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如《刘老师,你要小心一点儿》开头写道: “刘老师,你要小心一点儿!”读到这里,读者不禁要问:居然敢恐吓老师,谁有这么大的胆子?读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是班级的一位女生为了提醒老师注意不要感冒而写的一张纸条,没想到引起了大家的误会。
5.欲扬先抑法。对赞扬的对象先大加贬斥,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褒扬。运用此法,能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如《为老师打分》一文这样写道:
是啊,是啊!我们终于可以“整”老师一回了。我一定给班主任打个低分,谁让她对我们这样“狠”呢!
先贬抑班主任:对学生“狠”。最后写道:
老师啊,是我们错怪您了!您的严厉,您的训斥,您的辛劳,您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我们吗?
6.设问法。就是运用设问制造悬念。如《羚羊木雕》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开头用妈妈的一句问话制造悬念:什么“羚羊”?妈妈为什么这么问?这种写法,要比直接陈述事件更吸引人。
需要指出的是,设置悬念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设置悬念贵在巧,要藏而不露,要根据情节的发展和全文的结构要求而定。如果脱离了这些,就会显得虚假而不可信,也就失去了设置悬念的作用。第二,设悬念要早,解悬念要迟。在情节的发展中应有意识地步步铺垫,再步步解疑。设悬念早,抓住读者就早;解悬念迟,就可以从容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第三,不能仅为追求行文的曲折多变,而刻意设置悬念,如果材料与现实不符,没有真实感和可信度,则会弄巧成拙。第四,设置悬念后,要适时解开悬念,切不可让悬念一“悬”到底。就像说相声一样,须先尽力“卖关子”,最后不忘“解包袱”。
[运用示例]
一道玻璃门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坏了。 (开篇设置悬念:谁踢的?为什么要踢门?)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爱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已咸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解悬念:原来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正是爱撒欢儿的年龄,怪不得要踢门。)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贴过五花入门的警示语,可是都不管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 “放心吧,我已经定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被拆了下来,装上了新门。 (再设悬念:校长定做的是什么样的门?真的那么坚固吗?)
新门似乎很有“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喜。 (在悬念中设悬念:新门有什么“人缘”,竞没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为何总是放慢脚步?)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代表着信任,校长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了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恐惧中学会了珍惜和呵护。 (在悬念中再设悬念:美丽的恐惧是什么?是什么门能让孩子们学会珍惜和呵护?)
原来这是一道玻璃门。 (解悬念)
[名家引路]
落棋有声
张新民
铸造车间主任的人选,通过民意测验、调查座谈,集中在大黄和小李两人名下。要说工作能力、群众关系,两位各有千秋,不分上下。这可把干部科汪科长难住了,几经斟酌,还是决定不下来,他打算听听新厂长的意见。
厂长略一沉思,出其不意地问: “还能告诉我一些题外的细节吗?”
“关于他俩?”科长疑惑了。他理了理额前的乱发,突然想了起来: “哦,这两位都是
象棋高手。大黄连续三年蝉联全厂冠军;小李呢,虽没有大黄稳定,但去年也得了第三名……”
厂长颇感兴趣地站起身来: “好啊,我找他俩赛几盘!”原来厂长也是个棋迷。
为了知己知彼,厂长亲自找一些工人了解情况,最后正式下了战表。昨晚与大黄下了三局。大黄一向出手稳健,素有“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美誉。但昨天他下得很不顺手,接连三局都与厂长握手言和。厂长拱拱手,说: “真是太过意不去,让你连让三局。”
今天上场的是小李。棋友们给他的外号是“程咬金”。据说他既有开局的“三斧头”,在遇到逆境时,又常常会像“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一样,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防不胜防。两局下来,厂长就被他凌厉的攻势逼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老兄,十步之内,解决战斗。”
“唔?”厂长不买账, “要是赢不了呢?”
“这辈子不下棋!”
“一言为定?”
“当然!”
厂长毕竟还有两下子,他在太阳穴上抹了点儿清凉油,抖擞精神,沉着应战,几起几落,终于和了这一局。他笑吟吟地开始收摊,小李猛然抓住他的手: “慢,再来一盘。”
“不是说这辈子不下棋了吗?”厂长用含笑的眼睛端详着小李,意味深长地问。
小李不服,气地说: “不行!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
厂长朗声大笑: “你睡得着睡不着,我不管,反正今天我可以睡个好觉了。”
他把小李送出门外,径自朝汪科长家走去……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经典·中国卷》)
[赏析]
开篇设置悬念:小黄和小李两人“各有千秋,不分上下”,究竟选谁呢?作者并不急于解开悬念,却宕开一笔,写汪科长向厂长求助一事。而厂长偏绕开话题,要求汪科长告诉他一些题外的细节,厂长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上一个悬念还没解开,下一个悬念接踵而至,厂长并没有告诉汪科长究竟选谁,而是颇有兴趣地要和小黄和小李赛棋,厂长究竟意欲如何?厂长与二人下完棋后, “径自朝汪科长家走去”,他要找汪科长谈些什么?这个铸造车间的主任究竟谁来当?厂长此时心中是否已经有了答案?层层设置悬念,使情节一环扣一环,吸引着读者一口气把全文看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f1b61fb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