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指导

2022-11-02 18:37:4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叙文写作指导》,欢迎阅读!
文写作,记叙,指导


记叙文写作指导 江苏 曹津源 锁定靶心 精准出新 决定写记叙文后,审题能“锁定靶心,精准出新”则高分有望;审题有误,则全盘皆输,其后果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来形容并不夸张。怎样提高记叙文审题的精准度和新颖性呢? 一、善作比较。例如《发生在身边的变化》与《可喜的变化》,两者虽然都有“变化”一词,但因为其修饰语不同,隐性要求也不一样——前者所写“变化”必须发生在“身边”可写正面的、可喜的,也可写环境恶化之类负面的“变化”,以叙写自己的忧患意识;后者所写“变化”则不受“身边”之限,但必须写正面的、令人欣喜的,绝不能写负面的。又如《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中的“季节”明显具有比喻色彩,指能够展示自己个性和才华的空间、平台,但“审题”不能到此为止,你还可以将此题与《属于我的季节》作比较,明确添加“总有”两字后

审题的隐性要求——叙述中要包含一段失落的经历,写出失落后的不气馁,凸显自信。 二、逐字扫描。例如这样扫描《那天,我捡到快乐的钥匙》“那天”写某一天具体发生的事;“我”:行为主体一般是作者自己;“捡到”:拾取,拾到,属于无意识行为,与“拿到”“找到”这类有意识行为不同,所写应突出“无意识的捡”“快乐的钥匙”:比喻快乐的方法,不能只叙写快乐过程而不见方法。 三、抓住关键。例如作文题《奖励自己》的关键词“奖励”是指以精神或物质进行鼓励、表扬,重在“奖赏”。有的记叙文却叙写自己失败后在英雄精神激励下终于获得成功的过程,很明显,这位考生以重在激发鼓励的“激励”替换了“奖励”,混淆了概念,造成失误;有的关键词隐藏在暗处,更要注意,例如作文题《书香做伴》,其中就暗藏着关键词“我”——“书香”是谁的“伴”呢,是“我”!有的考生写了很多“书香”,但其中看不见“我”的经历、体会和感悟,如此作文,何“伴”之有?文题《在尝试中成长》“尝试”这一关键词隐含着“第一次”“有意义”“主动”等内涵,有的考生看不到这些,而是写自己在多次考试中收获自信、坚韧之类,殊不知“考试”一般应属于“被动”类,不可能“尝试”作文《跟自己赛跑》的关键词是“赛跑”“赛跑”不同于“同行”它的比喻意义的核心是“自信自强”“不断超越”只有“审”出这一点,立意才与文题吻合;又如文题《悄悄地提醒》的关键词是“提醒”“提醒”《让我悄悄地告诉你》中的“告诉”不能等同,“提醒”可以是“告诉”,但“告诉”不一定是“提醒”,只有带有善意,能给人启示、帮助的话语行为才是“提醒”文章记叙的人与事都要“锁定”这一点才行。 四、多向拓展。例如作文题为《凝聚》,很多考生看见提示语第一句“凝聚亲情,才会有„„”审题就到此为止了。于是思路都往这条道上涌,“送雨伞”“做好菜”“备牛奶”等事件大量出现,“拥堵”严重,令阅卷老师产生严重审美疲劳。(教学论文 )如果拓开思路,我们可以发现,“家庭”“校园”外的社会、自然、人生、历史„„都能成为“凝聚”的指向,如能“审”出这些落笔方向,文章也就容易出新。又如文题《远方》,没有一字提示,平时习惯于依靠导语进行审题的考生不知所措——这“远方”指什么呀?这些考生不知:“远方”不只是个地理间概念,它可以指理想、目标、境界„„所指可实可虚。追逐远方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写古人,也可以写今人,可以是“本我”,也可以是“他我”„„如果你多向拓展和想象能力强,就会写出下列精彩:对蚂蚁而言,“远方”是一粒米,一个洞穴;对石缝中的小草而言,“远方”是一点贫瘠的土壤,一点微不足道的阳光;对江河而言,“远方”是大海;对日月星辰而言,“远方”是宇宙;对学习后进生而言,“远方”是老师变得温柔的目光和一

次亲切的交谈„„你的联想天地如能如此广阔,何愁没有与“远方”有关的事件记叙? 五、“化”中出新。这里的“化”,包括虚实之间、大小之间的“化”。泛泛而谈,令人困乏;善于点化,才能出新。例如作文题《送他人一朵花》的“花”,本是很“实”的概念,审题时必须“化实为虚”——句衷心的祝福,一声真心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善意的提醒„„都可以成为“送他人的一朵花”。又如作文题《日子》的外延很大,审题时宜“化大为小”——在相遇(相约、相知„„)的日子里;在无忧无虑(失败无助、烦躁郁闷、被冷落、想放


弃„„)的日子里,等等。 六、审出诗意。这一点对于半命题作文尤其重要。例如作文题《曾经错过的____》的诗意就是对美的追忆和赞美,所以只要是经历中与美有关又被错过的事物都能用来补题,越是形象、越是富有诗意越佳,例如“一轮明月”“一片绿叶”“一缕晨光”“那次牵手”等都是较好的选择。 打造细节 亮出精彩 写人记事、状物写景的文章,每一种叙写手段都需要细节支撑。请欣赏鲁迅《故乡》中的一处细节描写:“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你看,杨二嫂的动作细节“塞”是在“絮絮地说”的烟幕下麻利而不慌乱地完成的,这使我们形象地看到了她的自私、放肆和泼悍,看到她被当时社会所扭曲的心灵。一个物品细节和

一个动作细节,把人物写活了。 不少考生不善于细节描写,主要误区有三个: 一是“细节粗疏’,直奔主题。 二是“细节离题”。不论什么题材,不管主题是否需要,都有写景细节,其中“鸟语花香”的“出场率”最高。“鸟语”细节最出彩的可以都德的《最后一课》为例:“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多么耐人品味的“鸟语”细节呀!作者连用4个拟声词“咕”,描摹的是鸽子在不受惊扰的自由自在状态下的叫声,小说通过“我”之口,由鸽子叫声产生联想,把鸽子的自由、叫声的动听同德国侵略者的强暴专横构成对比,对侵略者进行嘲讽,爱国之情也就蕴含其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dd19ec17cd184254a35359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