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曲艺

2022-06-10 08:23: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绍兴曲艺》,欢迎阅读!
绍兴,曲艺






莲花落,是绍兴的地方曲艺,在绍兴城乡流行。莲花落演唱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莲花落一般都是三人一组演出,早先无丝竹伴奏,由一人主唱,一人打板,另一人和打板者一起帮腔,谓之“接腔”。演唱内容多为反映农村生活的短篇,称作“节诗”,《娘家节诗》《分家节诗》等。后因接腔形式不便于演唱整本节目,开始采用四胡伴奏,改为一人主唱,一人拉四胡,一人打板。主唱者手持三翘板,在音乐“前奏”及“间奏”中打板击节。主唱 者有时与伴奏者对白问答,或由伴奏者帮腔接调,形式活泼。经常演出的书目有:《闹稽山》、《百花台》、《珍珠塔》等。

现在莲花落的唱腔与早期相比,已有较大的发展,除演唱基本调外,还根据剧情需要,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及部分民歌小调。并开始进行了男女双档演出的尝试,除发挥原有说唱特长外,还增加了表演部分。目前,绍兴有两个艺团(包括县曲艺团)分十六个队演出外,尚有民间艺人组成的若干莲花落演出组,长期在城乡演出,很受群众欢迎。



清朝中叶,在绍兴流行盲艺人演唱的绍兴词调。又名花调,俗名话词,为地方唱说文艺。绍兴词调回书旧说有18本,据调查所得有《珍珠塔》4回、《白狐裘》4回、《芙蓉亭》4回、《双金花》4回、《白玉戒》4回、《双珠球》7回、《五花楼》4回、《梅花戒》5回,共836回。已经失传而尚知书名的有《紫金钗》、《玉龙圈》、《如意金钗》、《双秀鞋》、《碧玉球》(又名《双玉燕》等。

绍兴词调的节诗,现存约有五六十首,如《贵妃醉酒》(即《宫怨》)、《花有清香月有影》、《游炉峰》、《城乡比势》、《二十四节气》、《十二月花名》、《万年青》、《螳螂成亲》、《百虫节诗》、《百鸟节诗》、《苍蝇节诗》、《莺莺拜月》、《莺莺烧夜香》、《莺莺开方》、《五更佳期》、《拷红》、《昭君和番》、《闺吧节诗》、《美人节诗》、《四季节诗》、《游园操琴》、《半字节诗》、《牛郎节诗》、《百花成亲》、《庆寿》、《寿赐》、《绣花袄》等。绍兴词调艺人均为盲人。回书及节诗均无抄本,但凭口传心授,耳听强记,故唱辞时有论误。

绍兴词调的唱调,有[蓑衣谱][本调][十字调]三种,此外尚有一些小调俗曲。

绍兴词调一般在结婚、三朝、接轿、做寿、剃头、得周、乔迁等场合演唱,不参加丧事、祀事。日场先唱《庆寿》,夜场改唱《寿赐》,然后唱一段节诗,接唱一回正书,一场共唱四段节诗、四回正书,共约四五个小时。演唱以“三品”(三弦、二胡、扬琴)为基本组合。演唱者兼奏乐器,眼戴墨镜,以遮病目。“五品”则增加月琴、提琴,“七品”增加琵琶、笙,“九品”增加及双清。绍兴词不达意调分肢色行当演唱,其中执三弦者多为男性,称为“弦位”,老生、老旦、净角由“弦位”担承,并且是“表”的为主者;其余均为女性,分任小生,不旦、小丑脚


色。

绍兴词调艺人,聚居绍兴城内马梧桥直街(今称新建南路)一带。收徒传艺人规为:三年学徒,半年半作(实习演唱),先学词调节诗《二十四节气》,打好演唱基础。学徒学习及半作时的收入归师傅。满师需行谢师仪式,方可挂牌演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兴词调艺人参加曲艺工作者协会。因盲人大都进入福利厂做工,不再收徒传艺。



乾隆年间(1736~1795),绍兴已有被称为“越郡南词”的平湖调,并出现了可与当时曲艺界望人柳敬亭、苏昆生鼎立的平湖调高手胡嗣源。山阴吕善报《六红诗话》云:“南之南词,北之鼓儿词,只足以娱村夫妇孺,若少有知识之人,便不屑听,以故操斯技者,绝无雅人。会稽胡嗣源秀才文汇,幼功韵语,稍长,即善唱南词,点窜旧本,都成妙文,名满士大夫间,皆谓可与柳敬亭之说书、苏昆生之昆曲鼎立”。叶腾骧《证谛山人杂志》亦云:“会稽胡小二,倜傥不羁;好修饰,善诙谐,能文多技。其音清越柔脆,如唱艳词,能使人骨醉;唱哀书,能使人堕泪,为越郡南词第一。”“时人祝寿、完姻、生子诸喜事,必以胡小二南词为体面。伶人演剧,不足数也。”自胡嗣源始,平湖调流入社会上层。唱者非专业,不作营业性演出。至清末民初,绍兴平调艺人以周敦甫最负盛名,在唱腔上独树一帜,平调界称之为“敦腔”,其弟慎甫亦为名手。甫去世后,其女霞姑继承父业,出外传唱,惟恐持艺稍逊于父。较敦甫略晚的平调传人有单在亭、赵伯兰等。民国防大10年(1921)后,平调著名艺人有刘斌、吏实父等,实父历时较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整理成唱腔集,并留有唱腔录音。

绍兴平湖调除回书外,又有大量节诗,相传有百余首。节诗,类似苏州弹词开篇,大都以七字齐言韵文组成短篇唱词,或抒情,或叙事,不一定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名目如《曾记梨花细雨天》、《渔舟停泊柳荫东》、《花有清香有有影》、《单刀赴会》等。

绍兴平湖调是一种坐唱形式的唱说文艺,不论参加演奏的人数多少,唱说仅弹三弦者一人,其余助以乐器而已。开台必先唱节诗,而后接以回书,以唱、说功夫,抒情叙事,摹景关物,塑造人物。旧时,演唱者及欣赏者多系上层社会并无职业性艺人,演唱范围极小,加之曲高和寡,听众极其有限,40年代开始衰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东戏曲研究院、中央戏曲研究院落均对绍兴平湖调进行调查浙江省文化局、浙江省群众艺术馆也进行录音采访。1953年,史实父等5人应华东戏曲研究约请,赴上海举行平调欣赏会,并在高乐歌场短期公演。其时,史实父灌制唱片《曾记梨花细雨天》和《单刀赴会》。1957年,绍兴平湖调参加浙江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会演。1961年,绍兴曲艺团开办曲艺训练班,内设平调组,由胡绍祖、钱大可任教,招收学员6人,结业后曾作营业性演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平调演唱组解体,老一辈艺人大都去世,后学者亦多转业改行,再无专业演唱人员。



绍兴宣卷系具有宗教色彩的唱说文艺,主要用于祀神祈福。自唐以来即有,至清代发展成为曲艺。宣卷的唱本,即卷本,通称“宝卷”。艺人在演唱时,置卷本于桌,照本宣唱,故称宣卷。


绍兴宣卷的卷宗本,总数百本左右。宣卷的内容,有的与佛教经籍有关,如《目连宝卷》、《刘香女宝卷》;有的与戏曲同目,与绍兴调腔同目的有琵琶记》、《西厢记》、《循环报》、《粉玉镜》等,与绍剧或越剧同目的有《三官堂》、《凤凰图》、《碧玉簪》、《龙凤锁》、《双金花》、《卖花龙图》、《卖水龙图》、《割麦龙图》等,与苏州弹词、绍兴词调同目或来自民间传说故事的有《玉蜻蜓》、《珍珠塔》、《玉鸳鸯》、《碧玉钗》等。

宣卷虽分生旦净丑各种脚色演唱,[宣卷调]无行当及男女腔之分,主要运用不同音色表现各种人物。当其中任一人“起脚色”敷唱文辞时,另两人则帮唱“南无阿弥陀佛”。

旧时,宣卷艺人社会地位低下,均非专业,行中有“父不传子”之习。[宣卷调]简明流畅,易于上口,演唱时,可翻阅卷本,照本宣科,无记诵背读之劳,爱好者稍有基础即可应邀演出,所以,宣卷艺人并无严格的师承关系。宣卷班以“鱼位”为首,多系自愿组合成班,于神诞、庆寿、贺迁、祭奠时演唱。1950年起,宣卷班时聚时散,演唱活动时行时止,大率多在乡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9e5d930312b3169a451a4a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