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主题式”古诗教学探索》,欢迎阅读!
“主题式”古诗教学探索
作者:陈健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第11期
古诗是中国文学中的宝贵财富,其文辞优美、意境深邃、表现手法独特,是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很好启蒙教材。重视古诗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主题式”古诗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古诗的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一节课一首诗”的教学方法不易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将具有相同或相似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古诗按照一定主题编排,触类旁通,上挂下联,以点带面。学生通过学习,既可以了解作者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又可探寻古诗之间的渊源承接关系,更可感受到古诗无穷无尽的文化魅力。
二、“主题式”古诗教学研究的可行性
课标中推荐了75篇优秀诗文背诵篇目。同时,很多学校都开展了与古诗有关的特色课程建设。如我所在的扬州市育才小学于2010年开展了“主题阅读”古诗教学实践与探索,将数百首古诗按照一定主题编排,自编了校本教材。丰富的积累,为学生深入学习古诗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主题式”古诗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基础。
三、“主题式”古诗教学研究的探索
1.以诗人的语言艺术特点为主题编排内容
中国古代诞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由于性格、生活年代、观察社会角度等方面的差异,这些诗人在其作品中表现出了独特的创作风格。我们将有内在关联的古诗组合起来,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人的语言魅力和独特人格。
李白的诗歌多豪放飘逸,有一种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气息,其语言艺术方面最令世人赞叹不已的特征就是夸张。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他极力夸张,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绘出了庐山瀑布水流飞驰、一泻千里的壮观场面,让人心悸,让人神往。这样的诗作还有很多。“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以极其夸张的技法烘托了山寺之高耸云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用夸张的数字抒发了诗人遇赦东还时归心似箭的心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以对比式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根据语言艺术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古诗进行整合,构建“主题式”古诗教学框架,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从语言中感受李白豪迈飘逸、洒脱奇特的诗歌风格,对他们今后学习古诗大有裨益。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和情感体验,学生再接触李白及其作品时,会有更为深刻、独特的视角。
2.以古诗的表现内容为主题编排内容
我国古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有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等。我们如果能以点带面,将单独的材料按照主题归纳整理,再通过补充相关知识,就能让学生在回味与参与之中对古诗产生亲近感、认同感,从而更好地体悟其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情感。
《全唐诗》收录的边塞诗达两千余首。这些边塞诗的选材角度和表达情感非常丰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勇气,“黄沙百战
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抒写了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壮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传递出征人绵绵不尽的思乡之情,“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既有怀乡之情,又有慷慨之志……“主题式”古诗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边塞诗中洋溢着的丰富情感,对边塞诗也能有更丰富、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们还可以以“环境”为主题,借助“沙似雪”“月如霜”“孤城”“万仞
山”“玉门关”“雪山”等从古诗中撷取的景物,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传递情感,并穿插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到边塞残酷的自然环境,感触艰苦而又危险的军旅生活。在这种感知的铺垫之下,教师启发引导,能拉近学生与作品创作年代、地域环境的时空距离,建构起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映衬的立体课堂。
3.以古诗的历史背景为主题编排内容
有人说,一首古诗就是一段历史。教学古诗时,教师要根据需要向学生介绍古诗的历史背景。如果我们将有历史关联的古诗列为一个主题单元,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就可以较全面地了解那个遥远的时代,从而对古诗有更完整的感知和把握。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学生学习了《过华清宫绝句》,便可以感受到唐玄宗不惜一切代价来宠爱杨贵妃,这为日后的灾祸埋下了伏笔。学习了《春望》,学生便可以体会“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深痛灾难。体会到这种苦难后,学生就能理解“安史之乱”被平叛后,杜甫为什么会那么兴奋和欢畅,以至于写出“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安史之乱”中,李白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时,他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写出了《早发白帝城》。我们将《过华清宫绝句》《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早发白帝城》这些古诗串联起来,学生读着这一首首诗歌,仿佛是踩着历史的脚印一路走来。
再比如,金人南下,消灭了北宋。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政权后,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无数爱国人士都希望朝廷能挥军北进,收复失地。在此背景下,诗人们创作出了大量诗歌,或表达对朝廷贪图安逸的不满,或表达对统一山河的渴望。其中的代表作品有林升的《题临安邸》,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示儿》等。我们充分重视古诗的时代背景,以“收复失地”为主题开展古诗教学,能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全面深刻理解,真正感受诗人文字背后的情感。
4.以古诗的情境营造为主题编排内容
古诗的一大特色是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在表达“情”“意”的时候,往往要借助“景”或“境”。所以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相同的景物因人的情感不同而有所区别。教师以古诗描写的情景为主题,可以提升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比如在古诗中,“月”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意象。学生可以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领略雄浑、苍茫、豪迈的人生情怀,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欣赏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秋夜晚景,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体会别离思聚的情
感……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感知“月”在古诗中的诸多意象,提高自己对经典文化的鉴赏能力。
在送别诗中,诗人也选择、创造出了诸多情境。在《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等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中,学生可以从“桃花潭水”“孤帆”“亭台”“杨柳”“寒雨”等视觉、听觉意象中,充分感受诗人在离别时那种惆怅不舍的情怀,领略送别诗的丰厚韵味和丰富蕴含。
我国古代的很多诗歌,无论是从内容、形式还是情感上,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产生丰富多彩而又贴近学生的主题。只要我们以课标理念为指导,充分关注学生古诗学习的整
体性、综合性,善于思考,巧妙整合,勤于实践,就一定可以提高古诗教学效率,带领学生感受古诗的无穷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育才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6b944db5a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