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哲学对话》,欢迎阅读!
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哲学对话
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征程中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心,反映了综合国力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具有厚重的文化底气。理解文化自信的理论实质与现实意义,需要把握其历史传承与哲学内涵,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思考文化自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臧峰宇教授围绕上述问题与著名哲学家陈先达先生展开了深入探讨,陈先达先生关于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问题的哲学阐释令人深思。
臧峰宇:陈老师,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征程中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心,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基础性意义。您近年来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等长文,深入阐述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本质与当代意义,在历史语境中阐释了文化自信的学术内涵。我在阅读中感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探究文化发展何以在中华民族的百年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把握中华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规律。
陈先达:历史并非意味过去,它影响现实,昭示未来。回顾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华民族是中华文化的主体,要形成和维护统一的中华文化,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当一个国家发生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往往会中断。你说得对,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研究它的本质,把握中华文化发展规律。这种研究要有历史视野,近代历史表明,中国人没有失掉民族文化自信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孕育和培养了我们党的文化自信,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融合起来,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以说,文化自信与国家强大和民族独立密不可分,这里体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我反对在纯粹文化范围内争论中国文化出路和自信问题,从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实际看,没有中国社会的变革,没有民族独立和经济繁荣,我们的文化发展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一、文化自信的历史传承与哲学内涵
臧峰宇:是的,文化自信反映了综合国力和社會发展的整体水平。理解文化自信有一个长线逻辑,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从春秋战国的诗书礼乐,到汉唐宋元的诗词曲赋,直至康乾盛世的杂剧传奇,历代思想家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影响深远的哲学华章,正如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华文化也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与异域文化交融创新。理解文化自信还有一个短线逻辑,就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由此开始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激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力。 陈先达:我一直强调,我们有五千年历史和没有中断的文明,有保存得比较好的中华文化经典。如果不懂中国历史,尤其是不懂近百年中国的奋斗史,就不可能懂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难以理解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这大概就是你所说的长线逻辑和短线逻辑。人们常说,儒家文化圈有很强的辐射力,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文化结构,增加了新文化因素,正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重新复兴。文化复兴依赖于民族复兴,当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们的文化就被西方列强践踏和蔑视;当我们在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取得重大成就,我们的文化就会勃兴。当然,我们也要有世界眼光,***早就指出:“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今天,中华文化早已不是纯粹传统的古代文化,而是在文化交流中不断现代化。
臧峰宇:这正是中华文化具有自信力的底气所在,马克思主义使中华文化具有科学理性精神,恢复了中华民族生气勃勃的文化信心。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国家独立和富强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中华文化才会吸引世界的目光,也才会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与在国家积贫积弱时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境遇不同,真正爱护中华文化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珍爱我们民族的文化,也会在民族艰难的跋涉中奋力捍卫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但经济社会繁荣可以强化中华文化的信心,这里有一个辩证关系。
陈先达:就是这个道理,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主体性,都与所在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也都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反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自主选择了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将实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0cee63652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