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介绍

2022-04-17 16:26: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介绍》,欢迎阅读!
艾米,献给,玫瑰,介绍


摘要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部小说的代表人物威廉 福克纳发表的,被誉为最富盛名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一个没落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在个人与杜会传统与现实相冲突的狭缝中同她的心上人相爱但最终又毒死他并与其尸骨共眠的故事。本文意在从现代工业文明,南方贵族文化及父权制度和心理角度分析艾米丽悲剧成因。

关键字:福克纳,艾米丽,悲剧成因。

第一章

1.1 作者及作品简介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号称南方文艺复兴的旗手和南方文学的领袖。他的作品卷迭浩繁,10部长篇小说和几十篇短篇小说为人们谱写了一部现代美国南方的编年史。福克纳的创作生涯包括三个阶段。一是“习作阶段”,作品有《大理石牧神》《士兵的报酬》《群蚁》。第二阶段是鼎盛时期,作品包括《沙多里斯》《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圣殿》《押沙龙,押沙龙》。第三个阶段---“巩固和确认阶段---以《去吧,摩西》《村子》《小镇》等为代表。

1.2文献综述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发表于19304月的《论坛》杂志上。该短篇因其凝练的笔触、精巧的构思,以及极富个性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堪称为可与其长篇杰作相媲美的短篇代表作故事以玛丽· 路易斯· 奈尔逊小姐为原型,讲述了在南方杰弗逊小镇一位贵族老处女因爱生,毒杀情人,终身与尸首相伴,过着隐居生活的悲剧故事。透过福克纳冷峻的描述,读者看到了南方种植园文化形态— 父亲权威、女性神话的最触目惊心的体现,看到了“令人们无法安眠,它屈曲了人们的性格,绞扭着人们的心灵的南方的过去”冯亦代: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 ,77页。苗群鹰(广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认为艾米丽的悲剧是由父亲的马鞭,“纤细而又刚强的一根红线”,和“带刺的玫瑰”三部分造成的。史丽萍(许昌学院公共外语教学)的观点是畸形的家庭和残酷的现实把艾米丽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1.3 本文中心观点及结构布局

本文从现代工业文明,南方贵族文化及父权制度和心理角度三部分分析艾米丽的悲剧,在文章最后进行总结性陈述。

第二章

2.1新兴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福克纳鞭挞了一系列沉溺于物质主义追求而丧失一切道德准则的南方新兴资产者的形象。新兴的资本主义工商势力的冷漠残忍对艾米丽的悲剧命运是推波助澜。传统南方社区过分强调价值观的统一对成员任意“关心”干涉,而新兴的资本主义工商势力则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是冷酷的金钱关系 ,对社区成员漠不关心。艾米丽父亲去世后,她生活困难, 如果新一代人从人道主义出发继续关心她,资助她 ,艾米丽也许能走出她




狭小的天地,敞开心扉,其扭曲的心灵或许能重新回归自我,走出昔日的阴影,不必把自己的后半辈子埋葬在无人登门拜访的黑屋子里。福克纳对这一类人充满厌恶之情 ,把他们刻画成邪恶、 无知、冷酷残忍、 损人利己、 毫无道德感的人物。庄国卫《对艾米丽悲剧命运的后现代阐释》,盐城师范学院 外语系 , 江苏 盐城 224002,第二页)福克纳就是这样用冷冰冰的机械物一类形象表达他对现代文明的印象和感受 ,他常常把代表工商资本主义的人物描写成生硬、 没有血肉的机械物形象 ,以反映现代工商文明冷酷、空洞的本质。

2.2南方贵族文化及父权制度

在南方,最重要的是,那里仍然还有一种共同的对世界的态度 ,一种共同的生活观 ,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刘爱英: 《从淑女到魔鬼— —试从社会学批评角度看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的悲剧意义》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8 (2) ,3336页。爱米丽同荷默·伯隆相爱使杰弗逊镇上的人们感到他们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威胁,镇上人们为维护南方传统思想对艾米丽个人事务无端评论与干预 ,使艾米丽错失了正常生活的机会。艾米丽是又父权重压下的牺牲品。父亲控制女儿的一生 ,赶走所有求婚者 ,使艾米丽三十岁还独身一人。艾米丽以后的反常举止直至最后的暴力行为都是由于父权的压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父亲的专横态度 ,名门世家的束缚 ,造就了艾米丽这朵孤傲的玫瑰 , 这种极端的孤傲把她推向了丧失理智的疯狂。

2.3性格角度分析

如果将爱米丽的悲剧完全说成是她父亲和镇上人的所为而造成 ,那么我们就会 “仍然局限在将某些人的所为说成是另外一些人命运变化的决定性缘由 ,我们始终未能看到‘自我’意义上的选择和实现。Faulkner in the university ,转引自肖明翰 《威廉· 福克纳:动的灵魂》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291页。如果把艾米丽的悲剧完全当成是外在因素造成,就会忽视了艾米丽自身因素的剖析。艾米丽孤高倨傲、桀骜不驯、自负执拗、我行我素。她蔑视社会等级和道德观念 ,在恋爱和婚姻上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和自主意识。她孤身一人 ,始终“高昂着头”,不屈不挠地和镇上的人对峙 ,为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 ,作为一个女人所应有的追求幸福爱情、 自由和尊严的权利而做出了大胆的反叛和抗争。苗群鹰(广州大学 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510405)24页)艾米丽内心的强大的控制欲使她以极端的方式使自己拥有了情人。而后,她封闭自己,凝固时间,守护着幻想的永恒的王国,直到老去。

第三章

通过上述三个层面-----现代工商文明、南方贵族文化及父权制度、性格角度-----对艾米丽悲剧命运的阐释 ,可以看出艾米丽既是父权、家庭传统与旧社会制度的牺牲品,同时也是新兴资本主义工商势力的受害者。同时,她自己的固有特点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艾米丽扭曲的灵魂像一朵残败而又倔强的玫瑰 , 迫使我们去思考。

参考文献

冯亦代: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 , 苗群鹰(广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史丽萍(许昌学院公共外语教学)

庄国卫《对艾米丽悲剧命运的后现代阐释》,盐城师范学院 外语系 , 江苏 盐城 224002 刘爱英: 《从淑女到魔鬼— —试从社会学批评角度看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悲剧意义》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8 (2)

肖明翰 《威廉· 福克纳:骚动的灵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c381dcb050876323112129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