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童年》中爱的缺失》,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童年》中爱的缺失
作者:张蕾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4期
摘 要:法国新小说家娜塔莉·萨洛特的自传《童年》。在这部自传中,娜塔莉展示了其灰暗的童年,造成这一不幸的最主要原因便是爱的缺失,书中三个主要人物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母亲淡漠无情、父亲的压抑以及继母似有似无的敌意。娜塔莉追述自己儿时的记忆,通过那些细小的片段,缓缓展示了其童年的遭遇。 关键词:爱的缺失;淡漠;压抑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4--01
《童年》的基调是灰色的,压抑的情感充斥着字里行间。这与娜塔莉·萨洛特自小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岁的时候父母离异,随再婚的母亲生活在巴黎,四年以后又随母亲返回圣彼得堡,直到一九零九年随父亲一道久居法国生活才安定下来。童年在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中都有着极其特殊不可替代的意义,对作家而言,童年体验尤为重要。海明威在回答什么是作家最好的训练这一问题时给出这样的答案“不愉快的童年”,即作家童年的不幸遭遇,对作家今后的创作历程和作品风格无疑有巨大影响。 一
弗洛伊德说过:一个人的“早期的精神状态可能在后来多少年内不显露出来,但是,其力量丝毫不会减弱,随时都可能成为头脑中各种势力的表现形式。”①支离破碎的童年,有别于常人的成长环境,使得娜塔莉·萨洛特对于家庭成员之间微妙的关系格外敏感。
娜塔莉一出现在读者面前,就是一个“怪孩子”形象。“怪孩子”坚持着常人所不能理解的行为—把食物咀嚼成“象汤一样的流质”。小孩的取笑,大人的责怪,都没能让小娜塔莉改变。然而在这异乎寻常的举动下,掩藏着深沉的感情—这是母亲的叮嘱,“要是我同意不等食物变成象汤一样的流质就把它吞下去,那么,等我回到她身边时,这种被判和怯弱,我将深深藏在心里。”②
小小的孩子潜意识里就与母亲亲近,但是当她欢乐地伸出自己的手,想去触碰那温暖的爱,却被母亲不着痕迹地推开——“你别管……夫妻总是一家人”,言外之意是柯利亚不会伤害自己,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母亲在告诉娜塔莎她不属于这个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娜塔莎慢慢收起自己对母亲的依恋,这是一个残酷的过程——女儿不能爱自己的母亲,因为这样的爱没有回应也不被接受,还有比这更残酷的事情么? 二
如果说母爱的缺失是注定的遗憾,那么父亲应可让娜塔莎感到温情。但往往父爱表达地沉默而含蓄,这默默的温情不足以温暖娜塔莎幼小而敏感的心灵。
即便如何乖巧,娜塔莎也终究是个小孩,深深的不安占据着幼小心灵。当她承受不住的时候,便有这样的问题:“你爱我吗,爸爸?……”娜塔莎应该是很渴望得到一个强有力的肯定回答以帮助自己驱散心中的不安。 “我”以孩童般的狡黠问出这句天真无邪的话,父亲便不用因为如何回答有任何负担,而且似乎是为肯定父亲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娜塔莎要了自己的战利品——一个气球。
因为薇拉的介入,父女二人的关系发生微妙变化,虽然“一根无形的纽带将我们两人连起来,直到永远”,但是父女二人仍被看不见的障碍隔离开来,这样有所顾忌的父爱是远远不足以填补娜塔莎心中那个名为“爱”的黑洞。只有在娜塔莎再次病倒的时候,这遮遮掩掩的父爱才毫无保留的表现出来——“每回我醒过来,我都伸出胳膊摸摸,他在那里,离我很近”,父亲寸步不离地看护着病中的娜塔莎,使人不禁联想到上次娜塔莎在舅舅家病倒的情景,母亲的漠不关心和敷衍的照顾,两者之间形成鲜明对比。 三
除了父亲和母亲,这本书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就是薇拉。薇拉是娜塔莎的继母,年轻的继母和年幼的女童,让人担忧的组合。
其实娜塔莎和继母的第一次见面可以称得上愉悦,薇拉一出场便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女扮男装、清澈明亮的眼神,待着小娜塔莎旋转着跳舞……这是一个年轻而快乐的灵魂。正因为太年轻,才会不知道如何以继母的身份和小娜塔莎相处。也许在薇拉的潜意识里,娜塔莎只是一个负担,当这种负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压迫自己,便会忍不住爆发。所以在娜塔莎无意间问道“我们是不是就回家”,薇拉回答她:“这不是你的家。”
莉莉的出生加剧了这一矛盾。如果说之前薇拉和娜塔莎的关系类似于闯入彼此生活的陌生人的话,那么莉莉出生后,娜塔莎显然成了薇拉的敌人——薇拉害怕娜塔莎侵犯莉莉的利益,尽管娜塔莎本身无意这样。
客观而言,薇拉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恶毒继母。娜塔莎问薇拉:“告诉我,你讨厌我吗?”薇拉回答“人们怎么会讨厌一个孩子呢?”薇拉对娜塔莎的态度不是讨厌,而是防备,防备一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会侵犯自己的利益、会威胁到小女儿的人。这样的薇拉从开始到最后都不可能给娜塔莎哪怕一丁点的温暖,更勿需言“爱”。
通过对娜塔莎和书中三个主要人物的关系的剖析,不难看出在娜塔莉灰暗阴郁的童年,“爱”是多么地缺乏——母爱的缺失、父爱的压抑乃至继母的敌意,都造成娜塔莉童年的不幸。虽然文中仅仅出现过一次“不幸”的字眼,作者本人也从未使用过这个词,但是字里行间弥漫的淡淡哀伤已胜过千言万语。
也许正是因为童年缺失的关爱形成了娜塔莉内敛的性格,更多时候是自己思考,成年之后的娜塔莉更是对观察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有独钟。
爱的缺失充斥着整个《童年》,以至于小娜塔莎不敢接触美好温暖的事物,似乎冷得麻木了也就好了,而些微的一丝温暖,却更让人感受到彻骨的寒冷。 注释:
[1]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第217页。 [2]娜塔莉·萨洛特:《童年》,桂裕芳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7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6ca93c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