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泳功夫意味长——以《望庐山瀑布》为课例谈低年级古诗教学

2022-09-27 17:18: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涵泳功夫意味长——以《望庐山瀑布》为课例谈低年级古诗教学》,欢迎阅读!
涵泳,望庐山瀑布,低年级,古诗,意味
涵泳功夫意味长——以《望庐山瀑布》为课例谈低年级古诗教学

作者:张珊珊

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6



张珊珊

(福建省莆田市实验小学,福建莆田351100)

[摘要]文章以古诗《望庐山瀑布》为课例,指出教师在教授古诗时的策略:一是品味语言,把握神韵;二是想象意境,丰富情感;三是拓展学习,优化整合。

[关键词]《望庐山瀑布》;古诗教学;意境

[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6-0157-02

[作者简介]张珊珊,福建省莆田市实验小学教师。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一首首古诗可以说既是古典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古诗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文化智慧。但是,由于古诗距离我们现在的时代比较久远,它的内容也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差距,而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又使得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如果老师在讲授时采用逐字逐句的讲解翻译,则会大大破坏古诗本身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使一首首充满灵性的古诗变得索然无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教学古诗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好朗读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充分诵读,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并有效地开发教材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首古诗,诗人李白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本首诗体现了“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落实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鼓励学生拓宽视野,阅读相关书籍。在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下面我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谈一谈自己在低年级古诗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

一、品味语言,把握神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古诗词的品味必须伴随着大量的诵读,细细的品读。本设计注重诵读与品味的相互依托,由解读诗题入手,让学生明白读题也有讲究,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读法,不同的读法,就表达出不同的感悟。然后着重让学生或从图悟文,或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并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品味词句、反复吟咏的过程中,把诵读、想象、体验融汇其中,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诗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从而把握了诗歌的神韵。

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是这么做的:


1.谁能加个词,把题目说成一句完整的话?(生:李白望庐山瀑布)

2.读课题要有讲究,看谁能够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么读,能够看出李白到庐山瀑布干什么?(生朗读时,强调“望”字)

3.怎么读,能够看出诗人望的是什么?(生朗读时,强调“瀑布”二字)

语文不用概念说话,它是感性的,用轻重缓急作答。教师由解读诗题入手,引导学生明白

读题也有讲究,同一个句子中,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读法,不同的读法,就表达出不同的感悟。

再比如,品读一、二两行诗:

指名读第一行诗“日照香炉生紫烟”

a.课件出示:(没有“日照”与“紫烟”的香炉峰图片)让学生边读第一行诗边观察图片看看图里缺了什么?

b.课件出示:(有“日照”与“紫烟”的香炉峰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c.描述“紫烟”与“日照”的关系。

d.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指导朗读第一行诗。

(通过评议,重点指导“生紫烟”的读法,要求读时语气舒缓,声音又轻又柔,能让人陶醉在紫烟里。)

e.师配乐读,生闭眼边听边想象香炉峰的美景,再用词句描绘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f.大家边想象香炉峰的美景,边入情入境地诵读第一行诗。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通过课件展示香炉峰的两幅图片,进行对比,使学生在“读、看、思、品、诵”中感悟诗句的意境美,朗读时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读中感悟,吟中入境,学生自然做到“情动而辞发”。

二、想象意境,丰富情感

古诗词语言的精炼,意境的深远,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古诗词教学没有想象,就没有意境,就没有品味,就没有创意设计中重视依托文本,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把学生带到诗歌的意境之中。从“生紫烟”到“挂前川的瀑布”,从“飞流直下”到“落九天的银河”,或借助多媒体组合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或借助教师生动语言描述,启迪想象,让学生通过诗中语言想象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从而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的画,悟出诗中的情。

如,品读三、四两行诗:

1.(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像)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指导朗读: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




(通过学生评读,教师范读,配乐诵读等读好三、四两行诗,要求读“飞流直下”时语速快速而响亮,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给人以水流很快很长之感。读第四行诗时,要求语调平稳有力,带着神往的表情。)

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为下面“诵中生情,吟中感悟”奠定基调。

本诗形象性强,情感性强,适宜学生表演。在学生反复吟诵诗句,情感有了较深的积淀后,让他们进行赏读,可谓是“水到渠成”。诗人李白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学生的心田。整首诗已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拓展学习,优化整合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言的积累、运用不能局限于课文、课堂学习。借助课教学拓展延伸,大量阅读,是古诗词教学的另一特点。根据李白诗词风格设计中紧扣“三千尺”“疑”适当拓展,而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与上课伊始的背诵课内外古诗有机结合,还与课外作业有机结合,这样实现了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的有效整合,从而拓展了古诗学习的深度、广度。

李白的诗词大多采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教学中,教师不出现相关的概念,而是抓住“三千尺”、“疑”字进行拓展,让学生对李白的写作风格有所了解,还实现了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的有效整合。

课外作业(自选喜欢的方式完成):

喜欢背诵的同学把这首诗背给家人听;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画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爱好积累的同学课外再背几首古诗……

教师充分利用课文资源,最大限度地创设训练的契机,为学生搭建形式多样的练习平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自主选择练习形式,这样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创作的空间,使学生在创作表现中进一步深刻体会词句的妙处,培养探究能力。

曾国藩曾提出读书需要涵泳。涵者,好比春雨润花,清渠溉稻。泳者,则好比鱼之游水,人之濯足,一切都是活泼自然地发生。整节课教师努力创设广阔的对话平台,以情激情,力图使学生涵泳诗中的情趣与意味,强化语感,提高整体的语文素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4253357d3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9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