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诗河、史河、文化河

2022-05-07 08:10: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淇河——诗河、史河、文化河》,欢迎阅读!
史河,文化
河南文化小论文



鹤壁市淇滨区第七中学 李雪 辅导老师:程道千

淇河古称淇水,俗名山河、响河、清水河。源于山西省陵川县,穿过崇山峻岭、高山峡谷,流经鹤壁,注入卫河。在有“河川之国”之称的中国江河大家族中,淇河不过是一条只有百余公里的小河,然而却在我国古文化史上占着重要的位置。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共收录305首诗,其中咏到淇河的竟有6首之多,“淇”字出现18次。汉武帝刘彻,晋代的陆云,南朝的鲍照、谢眺,唐朝的李白、长孙无忌、王维、高适,北宋的邵雍,南宋的李昴英、魏了翁等一大批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显赫地位的诗人都曾咏过淇河。今人编辑的《淇河古诗三百首》“后记”称,目前能收集到的自周至清各代涉及淇河的诗有1000首之多。说淇河是“诗河”真是一点也不为过。这些古诗就像一扇窗口,透过它,我们可以窥到这条诗河在历史上曾有过的自然风姿和人文风貌。 一、昔日淇河自然风姿

今天的淇河是我国北方唯一没有被污染的河流,享有“北国漓江”之美誉,岂不知历史上的淇河的水质比今天更清纯;流量水势比今天大;生态环境比今天好。

“青苔已结洧,碧水复盈淇”(南朝梁沈约《春咏》“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唐朝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唐朝陈子昂《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淇水清且泚,泉源发吾地”(北宋邵雍《寄杨轩》“西山抱孤洁,淇水凝寒绿”(南宋魏了翁《寄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首:竹亭》“淇水日夜流......停舟叹清绝”(元朝马德华《淇门飞雪》“其二歌曰淇之水,湜湜其流无间已,我侯不染半尘埃,与尔无痕清见底”(明朝张维藩《山、水、竹、民歌》这些描写淇河的古诗中多次出现“碧”“碧玉”“清”“绿”,充分体现历史上的淇河是多么的清澈、清纯。 历史上的淇河不仅水清,而且势猛。 “淇水汤汤,溅车帷裳”《诗经》 “綦(淇)水汤汤扬清波”(汉代《张公神碑歌》)中的“汤汤”一词,反映了以前的淇河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西晋诗人陆云有“会如升峻,别如顺淇”句,意为“相逢


难得就像登山,分别容易如顺淇而下”,可见晋时的淇河水势之大,水流之急。明朝魏大本《淇水》“隆虑山下水,冲突七盘隅。涧道东南注,滩声日夜呼。蛟龙潜洞壑,鹳鹤老江湖。绿竹千年种,临流想卫都。”明朝陈孟懋、刘希鲁同题诗《纣窝滩声》分别写道“波涛滚滚如雷吼”“时时澎湃惊人耳”。这些诗句都写出了当时淇河的流量和水势之大。

我们再来看看历史上的淇河生态环境:“浅渚”“深塘”,遍布淇滨;荷花菱叶,弥望皆是;蜂飞蝶舞,花繁似锦;竹树夹岸,长林遍野;真有如北国之江南。南朝梁·萧纲《杂句春情诗》“蝶黄花紫燕相追,杨低柳合露尘飞。已见垂钩挂绿树,诚知淇水沾罗衣”。唐朝诗人李嘉祐《春日淇上作》“淇上春风涨,鸳鸯逐浪飞。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唐朝诗人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清晨泛中流,羽族满汀渚。黄鹄何处来,昂藏寡俦侣。飞鸣无人见,饮啄岂得所”。唐朝诗人韩翃《送蓚县刘主簿楚》“草色连绵几千里,青骊躞蹀路旁子。花深近县宿河阳,竹映春舟渡淇水”南宋李昴英《自赞》“淇傍何有,秋鹤霜竹”明朝方员《纣窝滩声》“乘风鱼浪惊沙雁,对月蜃楼伴水鼍。湍转声随滩外响,棹忙影响水中歌”。明朝许赞《高村铺有感》“雁阵鸦群忽漫,轻尘薄雾相停”

二、昔日淇河人文风貌 古代淇河既然有这么大的水量,肯定也是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从淇河古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淇河曾经是游船如织,百舸争流之河。许穆夫人《竹竿》中就有“淇水滺滺,桧楫松舟”烩炙人口的名句。我们从以下诗句中也可以看到淇河航运景象曾是多么繁忙:“淇河流碧玉,舟船日奔冲”(李白)“吾徒在舟中,纵酒兼弹棋”(岑参)“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高适)

交通如此方便,同时也带来了淇河流域经济的蓬勃发展。《诗经·氓》中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中可以看出当时已是桑树繁茂,农家小伙能“抱布贸丝”,说明淇河之滨蚕桑业已有一定规模。许穆夫人《竹竿》里“藋藋竹竿,以钓于淇”的名句也说明了当时淇河鱼类生态状况不错。另有诗句佐证:唐朝诗人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野人头尽白,与我忽相访。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虽老美容色,虽贫亦闲放。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唐朝诗人


王维《淇上田园即事》“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淇河这样秀丽,交通如此方便,经济又是发达,自然就引来了官宦贵族、文人墨客、公子王孙游览作乐;青年男女相会嬉戏、谈情说爱。一些落拓失意文人也在这里隐居或过往集结。南朝陈诗人江总《新入姬人应令诗》“洛浦流风漾淇水,秦楼初日度阳台。玉轶轻轮五香散,金灯夜火百花开”。南朝陈后主叔宝《舞媚娘三首:二》“淇水变新台,春垆当夏开。玉面含羞出,金鞍排夜来”。唐朝诗人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唐朝诗人长孙无忌《新曲二首·一》“侬阿家住朝歌下,早传名。结伴来游淇水上,旧长情”。唐朝诗人王维《淇上田园即事》“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唐朝诗人高适《淇上别刘少府子英》“近来住淇上,萧条惟空林。又非耕种时,闲散多自任”《淇上别业》“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且向世情远,吾今聊自然”。诗句说明淇河之滨历来多英才贤士,可谓人杰地灵。 淇河是“诗河”,更是“史河”文化河”。淇河历史文化就像一座蕴藏丰富的宝藏,需要我们去探查、发掘。让我们尽快淘去历史的尘封,使淇河重新放出灿烂的光华。 点评:

小作者为了撰写此文,通过查阅资料访问调查和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了很多有关淇河文化资料取得了第一手材料。文章从众多有关淇河的诗歌中研究,再现了淇河的历史风貌。文章中心突出,观点明确,语句精练。引用了大量的可考察的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的论据更充分,论证更严密。文章底蕴深厚,文笔流畅,进而可以看出小作者具有较高的驾驭文章能力。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也流露出了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小作者对文化执著的探索研究和对历史理性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另外,文章还尚存秩嫩之笔和拙笔之处,愿我们的小作者通过参加本次小论文的征集活动,文化研究的能力和文章的撰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愿我们的河南文化之花,开放的更加灿烂夺目。



辅导老师:程道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f5dffee6294dd88d0d26b9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