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2022-03-24 15:11: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强烈推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欢迎阅读!
复习资料,上册,语文,强烈,年级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 习作单元【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15《夏天里的成长》【表达方法: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描写的方法】

1. 《夏天里的成长》本文是一篇散文。课文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以“迅速生长”点明夏天成长的特征。围绕中心句,分别从动植物的生长,1.《只有一个地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2.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课文语言准确严谨,用词精当贴切,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文中还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形象。如,“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把地球比作“母亲”“摇篮” 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清晰地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事物的“长”,以及孩子的成长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2.文章结构:总分结构。

16《盼》【表达方法: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不同事例;把重要的事例写得具体生动】 1.本文作者:铁凝。

2.课文以“新雨衣”为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事情经过,围绕一个“盼”字,描述“我”有了雨衣,盼变天;下起了雨,盼外出;没法出门,盼雨停;盼来雨天,快乐出门等小事。 3.文章围绕“盼”依次写了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三个事例。详细写了“盼穿雨衣”中的盼下雨、盼外出、盼雨停等事件。 4.体会课文如何具体写出“盼”的心情

事例 描写方法 表达情感

得到雨衣盼

变天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对雨衣的喜爱以及盼望下雨的急迫心情

下起雨来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终于盼到下雨的兴奋 借故外出 语言描写 渴望穿上雨衣外出的急切之情

雨后看景 (环境描写) 以景物衬托盼望雨点儿淋在新雨衣上的急切心

动作、心理描写 情。/对穿上雨衣的期盼。穿上雨衣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兴奋与喜悦

第六单元:保护环境

17古诗三首

1.《浪淘沙》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前两句歌咏黄河,既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又写出了黄河裹挟xié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后两句诗人由黄河联想到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2.《江南春》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诗中景物,有声有色、有远有近、动静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无限神往。“四百八十” 一个虚数,直言佛寺数量之多,同时也能照应首句“千里”所表达的地域上的广阔。全诗前两句写晴朗之景,后两句写烟雨之色。

3.《书湖阴先生壁》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这首诗是诗人题在杨骥屋壁上的。这首诗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排闼”这一拟人写景的巧妙之处——暗含了院外两山相对的态势,又赋予了青山动感。 18.只有一个地球

3. “美丽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精心保护地球” 19*青山不老

1.《青山不老》作者梁衡。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2.文章以“青山不老”为题,是指老人用生命捍卫着青山,实现着自己的价值,老人的精神是不会老的。“青山不老”是这篇散文的“文眼”,既深化了文章主题,又使主题形象鲜活起来,包含了作者对“造林英雄”的感谢、敬佩和祝福。 3.老人品质:植树造林,造福后代、无私奉献。 20*三黑和土地

1.《三黑和土地》作者苏金伞创作的诗歌。讲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后,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大众那种翻身的喜悦和高涨的劳动热情。展示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其对土地诚挚的热爱。

2.全诗共十五节,采用写实的创作笔法,写出来农民三黑翻地、耙地,累了在地头歇息这些农村劳动生活场景。1-3小节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了“农民一有了土地”之后那种极度喜悦的心情。 倡议书

1.倡议书的适用范围:当自己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时,就需要写一份倡议书。

2.倡议书包括:标题、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 第七单元 艺术之美 21.文言文二则

1.《伯牙鼓琴》表现了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书戴嵩画牛》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2.《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赞叹;“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的琴声表现出的情怀。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因为他“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无足” 一词,充分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 3.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


等古书均有记载。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4.《书戴嵩画牛》是宋代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文章最后引用古人的话“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说明了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强调了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22.月光曲

1.《月光曲》课文是一个传说,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文章告诉我们,美好的音乐不仅来自于丰富的想象,更来自于高尚而真挚的感情。

2. 对于月光曲的内容,意境,表达的情感,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而是借皮鞋匠兄妹俩的联想和想象表达出来,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体现了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23*京剧趣谈

1.京剧趣谈》由两篇与京剧有关的小短文组成,介绍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如马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如:亮相)的独特之处:动静结合,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

2.课文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等方法,分别以马鞭等道具、亮相等舞台动作为例子,把京剧表演在道具运用及动作造型方面的一些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 第八单元 :走近鲁迅 24.少年闰土

1.《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2.课文以回忆的方式展开,依次介绍了记忆中的闰土(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重点回忆了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

3.闰土给“我”讲了四件新鲜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其中,“看瓜刺猹”这件事叙述的最详细。

4.作者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塑造了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特点。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为正面描写,文中反复写“我”“并不知道”“也没有知道”“素不知道”“我”和朋友们“所不知道”,则是一种侧面描写,一方面借“我”的孤陋寡闻衬托出闰土的见多识广,另一方面体现出“我”对“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生活环境的不满,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农村生活的向往。 25.好的故事

1.《好的故事》节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在梦境中看见了远方水乡的美丽风景,但这一风景刚出现即消逝,表现出他的怅惘chàngwǎng和失望,而课文中对梦境里那“好的故事”对描绘,则表现出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这首优美的散文诗,在表达方面很有特色,主要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

1)对比

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低沉、消极的情绪,中间描绘了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反映出作者开朗的心境。

2)象征

表面看“昏沉的夜”指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暗指当时中国的黑暗社会:北洋军阀统治、政治混乱,民生凋敝,身处其中的正直知识分子倍感压抑。而文中梦境里美好的幻象则象征着遥不可及的愿景。

3.好的故事的特点是:美丽、幽雅、有趣。好的故事其实是指作者美好的梦境。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五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2.课文以孩子的口吻叙述,给人以朴实、真切之感。标题中“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第一部分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部分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结尾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3.作者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五件事 事件

描写方法 人物特点 谈《水浒传》 动作、语言描写 关心晚辈

笑谈“碰壁” 语言描写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自信、乐观的精神 燃放花筒 神态描写 慈祥与率真

救助车夫 动作、神态描写 同情、关心穷苦人民

关心女佣

女佣阿三的语言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4.“四周黑洞洞的”暗指当时社会的黑暗,“碰壁”指鲁迅先生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是屡遭挫折和迫害。鲁迅以幽默的话语暗示自己的身世遭遇,显示出鲁迅对困难和敌人的蔑视,体现了他自信和乐观的精神。 27*有的人

1.《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鲁迅的怀念,而且通过两种“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向鲁迅先生学习,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2. 通篇采用对比的表现方法是本诗的主要特色。第1节中的两个“活”和两个“死”通过对比加以区分:第1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2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第1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2个“死”字则表达了


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补充和戏曲有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edf71e5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