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已乘黄鹤去

2022-11-28 01:16: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欢迎阅读!
黄鹤
昔人已乘黄鹤去

【原文】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颢。其诗文如下: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就是,烟波江上并使人恨。 【前言】

《黄鹤楼》就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为《唐诗三百首》。此诗描绘了在黄鹤楼上眺望的幸福景色,就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下驻跸怀古,后四句写下东站在黄鹤楼上的亲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沦为历代所尊崇的珍品。这首诗在当时就很出名,传说李白尼里黄鹤楼,有人恳请李白题诗,他说道:“眼前存有景道严禁,崔颢题诗在底下。”严羽《沧浪诗话》评者:“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筑。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直面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亮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密。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译者】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之所以沦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主要还是诗歌本身具备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就是气象恢弘、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年来被指出就是山水写景诗的一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至了这个谨严的境界。首塔凯带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写了黄鹤楼的近景,暗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飘渺既形势。颔联在感慨“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写了黄鹤楼的远景,整体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氤氲的壮丽。颈联及游目骋怀,轻易勾勒出来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停留空灵,间接呈现黄鹤楼下江上深邃的晚景。诗篇所展现出的整幅画面上,交错发生的存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美妙,气象恢弘;相互衬托的则存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独特,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著了画意,富有绘画美。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象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

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存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下过。就是诗人急于在写下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急于自创别调的情况也相同。认为还是知之而罔顾,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搞诗时所说的,“若是果存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36181a149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