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解读》,欢迎阅读!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解读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解读
导语: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是怎样的呢?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描写的是诗人苏轼夜晚被月景所吸引,在月下与好友怀民散步的景象。
记承天寺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
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出行。
《记承天寺夜游》详解
作者注明,写作时间是元丰六年,这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使已经四年了。这年他四十四岁,总的来说,他的心情是比较沉郁的。但是苏东坡毕竟有他自己的个性,不像范仲淹那样,永远是忧愁,进亦忧,退亦忧,在朝则忧其民,在野则忧其君。苏东坡当然也有忧愁,可是,他并不因此而没有欢乐。这一篇写的就是,在政治上十分艰难的岁月里,他仍然有他自己的欢乐。
这一篇小品式的文章中,所表现的苏东坡的个性是十分丰富、非常自由的。他非常重视自己的心情,享受难得的、欢乐的'心情。本来到了夜里,解衣欲睡了,仅仅因为月色入户,就欣然起行。也就是说,不睡了,没有倦意了,兴致来了,日常生活的习惯就不在话下。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自然景观触动了他,觉得很应该快乐一下。自己快乐就快乐吧,不够,还要找一个朋友来一起快乐,就跑到承天寺里去找朋友张怀民,一起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
本来,此刻一般的月色就已经足够使苏东坡兴奋了,可是没有想到张怀民那里,在承天寺的天井里,月色更是精彩。
这篇文章的精华,就在于对月色的精彩写得十分精彩。
首先,文本的主体是月色,但是没有直接提到月。苏东坡的笔力集中在月色的明亮,但又不提月色明亮,只是说“积水空明”,写的是一种视觉效果:月光照着庭院,给人一种满院子都是水的感觉;而且不是一般的水,是透明的水;不是一般透明的水,是透明得好像什么也没有一样。“积水”和“空明”,这两个词组结合在一起,很精炼,也很传神,给读者以很多的联想。这是一方面:强调的是,月色的透明。
第二个方面,则是从透明的反面做文章。不是透明,而是不透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柏的影子很黑,黑得像水中荇藻一样。这个暗喻的好处不但在于黑白对比,而且在于,它和前面的把月光比作水,是连贯性的。前面的水引出了后面的藻,在联想上是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e7663c45d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