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十二章》重点总结》,欢迎阅读!
《<论语>十二章》重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you)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词义的不同 1.朋:(古)志同道合的人。(有朋自远方来。)(今)彼此友好的人。 2.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不亦君子乎?) (今)对别人的尊称。 3.可以:(古)两个词。可以,凭借。(可以为师矣)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4.三:(古)表示多,虚指。(今)表示确数。 5.罔:(古)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蒙蔽,没有 6.殆:(古)有害(今)危险 7.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8.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9.匹夫:(古)普通人,男子汉(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三、词类活用
1.传不习乎?(v.→n.,老师传授的知识。) 2.温故而知新。(a.→n.,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3.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4.饭疏食饮水(n.→v.,吃饭。)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a.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6.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日。) 四、文言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即“可以之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3.文言虚词的用法
①之: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于我如浮云(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 ③其
人不堪其忧(他的),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④而:“而”字的用法有:
表转接: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表顺接:表承接或顺承(然后,就)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承接,然后) 表并列:并且如: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表并列) 表修饰:地如:面山而居。(表修饰) 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2)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承接)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表承接)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 (7)曲肱而枕之(表修饰)(8)不义而富且贵(表承接)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 (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 4.一词多意
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 五、文章的框架 1.学习的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道德修养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③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⑥匹夫不可夺志也。 4.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六、文学常识 1.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号称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孟子是“仁政”)。
汉以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正统思想。孔子的最高封号是“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被誉为“万世师表”。 2.《论语》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详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也是儒家经典巨著。“半部《论语》治天下”(北宋宰相赵普),形象的概括了该书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3.“四书五经” ①“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②“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牢记:“诗书礼易春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da719e82f60ddccdb38a0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