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舌尖上的古代:美食文化发展历程》,欢迎阅读!
【大历史】
舌尖上的古代:美食文化发展历程
央视纪录片《舌尖2》的热播让美食再次搅动人们的视觉、味觉。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古人“舌尖上”的变迁,折射出的是一部博大精深的“食文化”历程。 <战乱或致喝粥盛行>
秦汉时期,中国进入“粉食时代”。由于石磨等器具的使用,人们普遍吃上谷物研磨后制成的食物。汉魏时代,粥开始流行。在稻米不多的古代,粥主要用粟、麦、豆熬制。如汉代人喜欢用淘米水与小豆一起熬,称为“甘豆羹”。
同样多粮食,熬出的粥比饭要多很多,在灾荒年,粥往往是活命主食,正是因此,古人称赈济灾民为“施粥”。魏晋南北朝时,喝粥成风,这一方面因战争致粮食不足,另外也与当时的饮食风尚有关。 <面食发展出现馒头>
饼也是古人主食之一。魏晋以后,随着面粉加工手段进步,面食迅速发展,《齐民要术》中记录的面食超过20种,包括蒸饼、汤饼、胡饼等。蒸饼即放在笼内蒸熟的面食,其做法与今天的馒头差不多。南北朝时,中国人制作蒸饼的技术已非常成熟,能恰到好处地掌握发酵技术及火候。
蒸饼开启了“馒头时代”,唐代的“笼饼”、宋代的“炊饼”均由蒸饼而来,而放入馅料则成为包子做法的源头。
1
<唐朝进入吃饼时代>
隋唐时,古人全面进入“吃饼时代”。饼的做法,早期以北方少数民族的做法最妙,南北朝时,胡人进占中原,并带来他们的面食制作方法,“胡饼”与现代的饼相近。宫饼在宋朝皇家很流行,传入民间后,俗称“小饼”、“月团”,这或是月饼的前身。
彼时,一种面点还被赵匡胤吃出了名。当年还是北周大将的赵匡胤进攻南唐,在安徽寿县受阻,赵匡胤茶饭不思,是当地一种带馅面点救了他。赵匡胤登基后,此面点被称为“大救驾”。 <宋代包子开始风行>
宋代时,在唐代笼饼基础上,出现了一种包馅的面食,其与馒头形状相似,馅有素菜馅和肉馅两种,这就是现代包子的原型。而“包子”一词,在宋代已出现,吴自牧的《梦粱录》“荤素从食店”中即有“细馅大包子”、“笋肉包儿”等记载。
宋人极会做包子,北宋时的东京街头已有不少出名的包子铺。到南宋时,包子成为大众食品,与现代的包子已无区别。
(河北工人报)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a9ee22bb6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