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2022-04-22 13:20: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方法论,社会科学,笔记,读书
社会科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方法论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社会科学方法论》实际上是由选自《科学论文集》 的三篇长文组成,分别是《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的“客观性”》、《文化科学领域的批判性研究》、《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价值阙如”的意义》,阐述了韦伯的的基本思想。

李凯尔特认为,所谓意义就是“对过去的觉醒和对未来的参与”。基于社会生活和精神的特殊性社会科学中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人们赋予了社科对象以意义,文化科学即价值和意义的研究社会科学是依赖于价值理念的。确定某物的意义是它成为研究对象的前提。韦伯认为,社会科学的目标不同于自然科学是以寻找实在的规律为目标。自然主义偏见地把社会科学的目标定为必须将现实还原为规律,这有把理想典型与现实掺和的危险。但是韦伯认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在科学性上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是两套知识,科学客观性的知识不应该因对象的不同就会有所不同,这也是韦伯方法论所想要解决的。文化学的对象是有意义的文化事件或实在,其目的是认识实在的独特性质。因此,伯提出了理想类型的概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理想类型仅仅是认识经验科学一种手段,不定义、不解释、不实在。而由理想类型得出的结论并不等于历史律。如果借助经验历史的直观材料澄清理想类型与现实的区分,那么将历史知识表现为理论。但是,对历史的认知应当为主,得出的理论应当为仆,这个主次不能颠倒。否则就会出现规律失灵的危险。国内很多所谓的专家单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得出经济学规律失灵的结论。理想类型只是有计划地将历史事实有效地归属现实原因的手段。所有的理想类型的构思都具有暂时性,需要也不可避免的更新。不同阶层集团的利益形成不同的概念体系,这些概念体系是根据其理想形成的。因此,韦伯则认为社会行动最终是归结到“个人”的,需要把握社会行动背后的“意义”,主张“理解的社会学”。初读此处,我想到这种理解是否也是包含个人的价值判断或者是约定俗成的规律?这似乎将文化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殊性混淆了。韦伯所提到的理解,将其定义为神入,但是也明确了这种理解只是存在事实上的可能性,它的实际效用是有限的。我们假设相同环境、条件以及一样的价值取向的人的内在状态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那么在研究经验历史中的事件即行动时,基于动机的不确定性,目标的合理性就有了推理的一般性,形成


自然科学式的规律。但是不可忽略的是,正是由于不合理性即某些行为的独特性才构成了文化科学的意义,理性类型是具有特殊性的,是基于价值关联原则和理解方式的。价值关联和价值解释都是基于研究对象的确立,不能代替因果分析。任何的因果分析都要考虑到每个人的自由意志和行动目标存在的不合理性。

韦伯还提到了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即将价值判断从文化科学中分离出去。他强调“一门经验性的科学并不能教给人应该做什么,而只能告诉他能够做什么,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他想要做什么。经验事实和价值判断的混淆。经验分析是事实的阐述和可能性的分析,价值判断是一种教导、应当。就像我们可以分析读研能够提高就业薪资,能够增强科研能力和个人素养,能够远离高房价的社会丈母娘的唠叨,还可能有无数次马克思式的爱情和邂逅。但我们不能声称和宣扬你应该读研或是工作挣钱。每个人认知受到价值理念的制约。搞科研更不应披着科学的外衣和影响力而宣传主观上的政治或道德判断。另外,韦伯批判折中精神。个人理解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在谈到大学课堂教授课程时韦伯认为:“如今的大学生在教室里应当向自己的教师学到的东西,首先是熟练地完成给定的任务的能力;其次,承认事实,即使是令人不堪的事实,然后把关于它们的规定和自己的价值态度区别开来;第三,使自己服从职责,因而首先抑制不必要地表示自己个人兴趣和其他感受的冲动。这对中国式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然,相比于如今思想开放的课堂,媒体的舆论导向可能更像是一个政治家。们更应该在这个信息爆炸、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去伪存真,独立思考,保持社科客观性,坚持自我信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78873c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6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