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2022-09-16 06:04: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欢迎阅读!
茅屋,秋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放声诵读,感知诗歌内容。 2.反复涵泳,感受悲苦心境。 3.纵情吟唱,感悟济世情怀。 二、自主预习。

1.文学常识。

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2.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任工部校检郎,又被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他的诗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颠沛流离的生活: 安禄山起兵后,杜甫听到唐玄宗逃往西蜀,投奔灵武,不幸被叛军截获,送往长安。7574月,杜甫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遗。不久因为触怒肃宗,竟遭到审讯。7579月,唐军收复长安,9月收复洛阳,肃宗于十月底返京,杜甫也在这时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次年五月,杜甫受到朝廷内肃宗新贵与玄宗旧臣相斗争的影响,外调为华州司职参军,从此与长安永别。乾元二年春,杜甫往河南探视旧居,归途上亲眼看到人民在官吏们残酷的压迫下蒙受的苦难,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杜甫回到华州,已是初夏。这时关辅大饥,朝廷内李林甫专权,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毅然弃官,西去秦州。在秦州不满四月后,走上艰难的蜀道,在年底到了成都。 在成都过5年相对稳定的生活,后来,杜甫流亡到梓州、阆州、夔州等地。大历四年至五年是杜甫生活的最后两年,他没有定所,往来于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他在大历五年冬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

3.背景链接。

安史之乱,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755年开始,至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

4.请给加点字注音。 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 怒号 三重 )茅 )林梢

挂罥 飘转 )乱 广厦 俄顷 布衾 大庇 )此屋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卷我屋上三重茅( ②高者挂罥长林梢( ③下者飘转沈塘坳 ④忍能对面为盗贼 ( ) ⑤俄顷风定云墨色( ⑥秋天漠漠向昏黑( ....⑦长夜沾湿何由彻 ( ) ⑧安得广厦千万间( .....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⑩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6.搜集体现杜甫忧国忧民思想的诗句。


7.写出自己存有疑问的地方。

三、活动过程。

(一)吟咏篇——文章不厌千回读

1.画出下列句子的节奏。





2.读懂。要求:对照注释,尝试翻译,圈画疑难,合作解决。

(二)苦难篇——百般磨难心不死

1.诗人的不幸表现在什么地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抓住关键字词句实行赏析, ⑴环境方面:

①作者是如何描写秋风的?“怒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卷”字写出了怎样的情态?



②找出第一节中的一系列动词,揣摩其作用及诗人的心理。

③“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雨脚如麻”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什么?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生活方面:①品味“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叹息”包含的内容。

②“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请赏析字的意味。

(三)理想篇——屡经穷困志无穷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在这样艰难困苦的处境之下,他又在想些什么呢?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怀?



(四)永恒篇——不废江河万古流

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

示例:你是茫茫黑夜中的一把火炬,即使身处狂风暴雨,你依旧倔强地绽放着,始终没有泯灭那善良博大的人性之光,无数人的心灵因你而点亮。

(提示:明星、航标、风帆、灯塔、旗帜、丰碑、高山、大海、舵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681482d03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