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烟花三月下扬州
作者:麦保红
来源:《金色年代》2012年第03期
“烟花三月下扬州”。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我来到了瘦西湖上。
全国以“西湖”命名的风景区不少,为什么扬州的西湖独要冠以“瘦”字呢?当穿过“冶春园”临湖的花径,沿着蜿蜒曲折的湖岸逶迤而行,便渐渐领略到其中的妙趣了。“瘦”者“秀”也。一个“瘦”字,不恰好道出了扬州西湖的特色吗?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在《扬州的夏日》中的一段话:“有七八里河道,还有许多权权丫丫的支流。这条河其实也没有顶大的好处,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静,和别处不同。”朱先生长于扬州,他对家乡景物的赞扬是含蓄的。其实,这个“和别处不同”,正是瘦西湖“顶大的好处”了。 虹桥最宜看水
这样随便想着,不经意间已踏上了“虹桥”。“虹桥”旧称“红桥”。清初诗人王士祯有诗云:“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写的就是这儿。当初原是一座木板桥,两沿有红色栏杆,故称“红桥”,清乾隆时改建为拱形石桥,如长虹横跨湖上,才改称“虹桥”。如今又经过拓宽垫平,形式更是不同。这儿正当湖身较为开阔的一段,最宜看水。
扬州柳色,无限春意直透胸底
为这种景色所颠倒,我改变了步行的主意,决定从桥西登舟,作一次镜上行。小舟拨桨而北,沿着湖西一带名为“长堤春柳”的湖岸缓缓前移。自隋唐以来,扬州就以柳色著名,以致有“绿杨城廓”之称。我曾醉心过“红楼日日柳年年”、“扬子江头杨柳舂”等歌咏扬州柳色的名句,然而诗句引起的遐想怎及眼前所见来得真切!修长的堤岸,三步一柳,亭亭如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依稀仿佛似之。那丝丝低垂的柳线,或轻拂水面,或抚弄芳草,一派温情脉脉。湖上风来,柳条婀娜起舞,如青烟,如绿雾,舒卷飘忽,妩媚极了。舟行柳下,无处不感受到殷勤而来的柔情密意,那依依之态,真是“堤远意相随”啊!
透过柳丛向西处放眼,绵延起伏的高丘上的郁郁葱葱,衬托着随堤伸展的花圃中的嫣红姹紫,更有那啁啾莺飞,呢喃燕舞,往来其间,一股生机勃勃的气息,把无限春意直透入人们的胸底去了。 忽逢桃花源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着这长堤春色时,小舟不觉已驶近长堤的尽头。只见一圈满月形的洞门迎堤而立。这儿是乾隆时的名园“桃花坞”的故址。遥想当年这里满目桃林,浓春花放,散彩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霞,一定是很好看的;走完了绿色柳堤,突然进入这片“中无杂树”的桃坞之中,岂不似武陵渔人忽逢桃花源吗?
我暂时舍舟登岸,向月洞门走去。如今虽没有桃花,却有着一座小巧而精致的园林。园林中有两只直径六七尺、厚约三寸许、高与人肩齐的大铁镬,据传为六朝萧梁时的遗物,已有一千几百年的历史。里面也植有荷花,夏日花开时,铁镬红莲,当别有风味。“听鹂馆”之西的“春草池塘吟榭”,散放着多种花木山石盆景,情趣各殊,姿态不一,甚是逗人。
出“春草池塘吟榭”,由北廊折而向西有“疏峰馆”,馆前怪石突兀,如禽栖兽踞,又有青峰并峙,如春笋拔地,装点得颇有情致。更为惹人的,是附近的芍圃了,正是花开时节,那繁多的品类,那缤纷的色彩,那浓艳丰腴的花儿朵儿,令人目眩神迷,久久移动不了脚步。“扬州芍药天下冠”,“广陵芍药真奇美”,到这里一看,方知至今仍不负古人的推誉。不见桃花坞,却逢芍药圃,这在我是意外的收获。我想:假如史湘云活到今天,看到这绚烂的芍圃,也许要再来一次“醉眠芍药”吧!
“小金山”望水好,望月也不错
离开了芍圃,跨过北面束在湖身的红栏桥,我踏上了“小金山”。“小金山”原名“长春岭”,初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它四周环水,处于瘦西湖的中心地带。用朱白清先生的话来说:“望水最好,看月也不错。”这里的建筑也真别具匠心。“湖上草堂”面对汪洋一片,意境阔大;“绿绦沦涟”南望“桃花坞”故址,花光荡漾;“琴室”当清溪一曲,绿涌窗牖;都是望水的极佳处。岛东濒湖有厅轩敞,厅前有长廊,廊前饰以雕栏,名曰:“月观”。这里确是最好的待月和看月之所。无论是斜月如钩还是三五之夕,凭栏东眺,见水月交辉,清光浴人,会使人有身心俱净之感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1881540581b6bd97f19ea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