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佛教建筑如何布局?

2022-07-28 15:11: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华山佛教建筑如何布局?》,欢迎阅读!
九华山,佛教,布局,建筑,如何
九华山佛教寺庙从整体布局来看,可分为三个建筑群。一、从九华山脚下的二圣殿开始至九华街,盘山公路像一条玉带,把众多寺庙串联起来,主要有甘露寺、龙池庵等。二、九华街附近,集中了九华山各大主要寺庙,号称“佛国仙城”。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僧尼、游客往来如鲫。主要有祇园寺、化城寺等。三、闵园至天台沿途,“云封天际路,烟锁梵宫楼”闵园主要是尼庵所在。随着上天台的山路渐高,危崖绝壁之间的寺庙建筑也愈奇险。

化城寺

化城寺坐落在芙蓉山下的九华街。化城寺为九华开山寺,是九华的“总丛林”。东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印度和尚杯渡曾在此筑室为庵。唐至德年间(公元756758年)改建,以地形如城命名为化城寺。寺依山势而造,分门厅、大雄宝殿、后进、藏经楼共四进。殿内有清代康熙皇帝御书“九华圣境”横匾和乾隆皇帝御书“芬陀普教”横匾,殿后有明代崇祯皇帝御书“为善最乐”横匾。大雄宝殿与藏经楼之间有个小院,院内东西两壁上嵌有十四方碑刻:明刻碑记三方,清康熙等年间碑刻十一方。藏经楼是全九华山珍贵文物荟萃之处。楼上两边高大的柜、架上,收藏着九华山许多珍贵宝物。藏有明正统五年(1440年)印的涅槃经6,777卷,每卷封面封底都是用不同花纹和颜色的织锦装裱而成,虽数百年,里外却完好无损;翻开洁白的宣纸经卷,木刻印制的字迹和画面极为清晰。化城寺前是一个面积约十亩的广场,即化城寺广场,九华山举行较大的室外活动大都在这里举办。广场一侧有一塔基,名“娘娘塔”,其来历及塔身无从考证。化城寺阶下有一莲池,名放生池,又称偃月池。 旃檀林

旃檀林在小琵琶峰下,与化城寺相对,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旃檀禅林”的简称。旃檀香木是佛教徒向佛顶礼膜拜时焚燃的最好香料,也是雕制佛像的珍贵良材。当初和尚创建这座寺院,采伐了丘上的古木大树用作栋梁,故而命名为“旃檀禅林”。旃檀林主楼山门内为两层佛殿。楼前天井有巨幅壁画,名为“墨龙行云图”,龙首向下喷水,鲤鱼向上腾跃,也称“鱼龙变化图”。满堂佛像,金光灿烂,庄严肃穆。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两旁侍立的是阿难、迦叶,两侧是观音和地藏菩萨,统称为“一佛二菩萨”。后殿是韦陀殿,韦陀殿前有两个小雕像。从殿后便门穿过走廊,到花厅小院,豁然开朗,厅前迎门墙壁上书有“山中天”三个大字。闲坐花厅,可欣赏神光岭、芙蓉峰上万木苍翠,白云袅袅,群鸟飞翔的美景,悦目清心,故称“山中天”,又称“福地洞天”

上禅堂

上禅堂,原名景德堂,清康熙六年(1667年)经国师玉琳和尚的弟子宗衍和尚重新扩建,改用今名。上禅堂前,照壁、高墙如屏风,借以隔离市井扰攘,保持寺内清幽。山门迎面的弥勒佛龛旁悬挂一口黄铜大钟,重千余斤,铸造精致,钟口上的佛像凸出钟面,面目传神,栩栩如生。过佛龛进入正殿。正殿横梁有三层浮雕:有群臣在庙堂议事,有将军在马上作战,一组组人物故事,颇为生动。殿旁有泉,泉上岩石镌有“金沙泉”三个大字,相传为唐诗李白手书。此泉水不盈瓯,四时不竭。泉边有金钱树一株,也即金钱柳,民间传为“九华三宝”之一。所谓“九华三宝”,指金钱树、娃娃鱼、丁当鸟。

东崖云舫


东崖,原名东峰,又名晏坐岩、舍身崖。相传金地藏初至九华山时,就在此峰岩之上晏坐苦修。明代王阳明被贬,寓居九华,因见峰上巨石嵯峨,便更名为东岩,又名东崖。东崖峰离化城寺仅三华里。仰望峰顶巨岩,如游龙戏水,俗称“龙头石”。岩顶离路面约二丈多高,岩西壁崖上,有“云深处”和“云舫”两处石刻。“云舫”两字为王阳明当年亲笔所题。近观巨岩,状似舰船,当地人名其曰“船石”,故有“云舫”之称,云舫亦即“晏坐岩”。云舫巨岩,具“壁立成仞”之势:东可见天柱、五老等峰;南可望天台、十王、钵盂诸峰;西可看神光岭并鸟瞰九华街与化城寺;极目北眺,澄江如练,横于天际。岩下东临峡谷深渊,清流绕脚下而过。伫立石舫,如乘艨艟巨舰,航行在浩淼烟波之上。云舫岩下东南隅,有一古老钟亭屹立在悬崖之上,亭为六角形的两层楼阁,高三丈,内悬一口古铜铸“幽冥钟”。亭内昼夜有僧人撞钟。

肉身宝殿

肉身宝殿,简称肉身殿,又称肉身塔、月身宝殿,坐落在神光岭上,是佛教徒朝谒九华圣地的主要寺庙。肉身宝殿殿前平台有84级台阶,取“九九八十一”再加三级之数。殿顶全部是铁瓦覆盖,二十多根石柱环立四周回廊内外。重檐斗拱、雕梁画栋,重檐上雕有蟠龙、彩凤、青狮,风铎叮当随风作响。抬头便见“东南第一山”大字金匾高悬廊下。青花古瓷制成“肉身宝殿”竖匾,悬挂在殿宇前后两门的高处。南北檐下石柱上均刻有对联。塔殿方形,长宽均五丈,高约六丈。殿内的木质宝塔,以汉白玉为塔基,共七级,八角形,玲珑剔透。木塔内即地藏肉身所在的三级石塔。木塔内壁,有用赤金贴写的《地藏本愿经》。塔八面每层皆有佛龛,每个龛内均供奉金地藏金色坐像。殿西厢房是“佛教文物陈列室”,陈列有珍贵的梵文贝叶经,明代皇宫内供佛用的铜质供碟,唐至德年间铸造的蠇龙金印、“利生”玉印、明万历年铸造的龙印,有古铜炉鼎和古铜“谛听”。殿北门廊下,有黑底金字的小篆横匾,为地藏菩萨誓言:“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当年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所书。北门前名“布金胜地”,是个半月形瑶台,有三座大铸鼎并列于前,为香客焚香之处。

慧居寺

慧居寺,原名慧庆庵,清末叶扩展为“丛林”大寺,遂改名“慧居禅寺”。从闵园上天台,登高500米处即是慧居寺。寺前山坡竹林中,有一曲径幽道通向华严洞。古人吟咏此处:“密树藏金碧,山空应鼓钟”大殿佛像两边楹联曰:“前后三三参交凡圣,峰峦九九名重东南”殿门匾额有一长联:“长江此仙堑,云海苍茫,时闻天风传塔语;九华真佛国,梵宫巍峻,日看神岭散炉烟。”出正殿,进后殿,后殿楼下是“地藏殿”,楼上为“观音楼”。出慧居寺再往上,山路更陡峭,左边是巉岩峭壁,右边是峡谷悬流,路边岩壁上刻有“天梯”两字,正说明道路之险犹如登天。

古拜金台寺

相传金地藏曾在此拜诵《华严经》,僧人建此寺纪念,称其为“古拜经台”。从大雄宝殿旁上石阶十余步,即到金地藏拜经遗址,右边墙壁上嵌有“古拜金台”石刻。古拜金台寺外的悬崖上,有块巨石,名“大鹏听经石”,俗称“老鹰爬壁”。此巨石就像一只巨大的老鹰贴俯在岩壁上,两翅与尾巴紧紧收缩,维妙维肖。


天桥寺

天桥寺,亦称半山寺,俗称吊桥,古名翠云庵。它背依嵯峨山峰,前临千仞绝壁,险峻异常。殿前为室内走廊,走廊东西各有一小门出入,是游天台往来的咽喉要地,亦是登山休息观景之处,正如廊下楹联所云:“来到半山坐一坐,再走五里天上天。”天桥寺西有打鼓峰

天台寺

天台寺,又名地藏禅林、地藏寺,明初始建,清光绪年间重修。它矗立在天台峰悬崖峭壁上,是个五层走马通楼式的建筑群,远看像一座雄伟的城堡。寺门在龙头峰、龙珠峰间的渡仙桥下,拱形大门有“中天世界”四个大字,旁题“非人间”三字。地藏寺历史悠久,相传金地藏曾在此居住。进入寺门,便见弥勒佛像,地藏殿、大雄殿、万佛楼三进殿堂通连。出弥勒殿角门,殿外岩石上有一凹下的巨大脚印,传说是地藏留下的足迹。一条窄路通至“捧日亭”亭高丈许,呈六角形,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用花岗岩琢成。亭前有一焚香炉,是僧侣香客焚香许愿之处。前人作《捧日亭赞》,称在这里可捧日、可揽月、可摘星,是观日出、看云海的绝佳之处。从寺后门上天台最高处──云峡。两块巨大岩石,并峙如门,只容一人通行,右边岩石上刻“云峡”二子,左边岩石琢“一线天”三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ac79533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