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应考指导冲刺阶段的复习六要素

2022-06-27 18:15: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地理应考指导冲刺阶段的复习六要素》,欢迎阅读!
应考,冲刺,要素,复习,地理
高考地理应考指导

一、研读“考试说明”,弄懂高考考什么,明确复习什么

1)在“日地关系”部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之前,增加了“太阳系概况”。这本来是隐含在原来的表述中的,即不了解太阳系概况,就无法说清楚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但是过去的表述省略了,易产生误解。增添5个字,不影响整个说明的简洁性,表述则更为清楚明白。 2)将“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的后半句“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删除。因为该项内容教材中从来没有讲述过。

3)删除了“宇宙环境”中“宇宙环境保护”。因为目前阶段人类根本谈不上保护宇宙环境的问题。如果把大气高层说成是宇宙环境,则是不准确的。

4)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部分中,删除了单独的“地理环境整体性”,因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密不可分的。在这部分内容中,作了如此删除后,更加突出了地域分异的规律。

5)在地质灾害部分中,以“主要地质灾害”取代了原来的分项的具体表述。因为具体的表述很容易产生片面强调某几种地质灾害的印象,会导致限制教师积极性的负面效果。

6)将“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替换为“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区位论的观点被引入中学地理教学后,一时成为时髦的理论。但是,区位论对于分析点状分布的地理事物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对于片状分布的地理事物则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加以说明和解释。因此在农业问题中强调区位,有点“泛化”的味道,把本来简单明了的问题复杂和抽象化了。这里重新改为具体的表述,更为简洁

7)在“人口数量与环境”部分,将“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替换为“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把“人口发展模型形成”替换为“人口数量增长”。该两处替换,均是为了使说明的表述更加符合中学的教学实际。如在中学的地理教学中根本不可能讲述人口发展的数学模型问题。

8)对“聚落的形成”中,把“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替换为“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同时删除了“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所以删除后面一句,是因为前面的城市的起源包含了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的内容。前半句的替换,则是基于这样的事实:人类社会诞生的初期,聚落的形成主要是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那个时期还基本没有“历史条件”可言。

9“城市区位”部分,下面内容是对城市区位主要内容的解释,不能用“区位”去解释区位。故将具体说明中的“城市区位”替换为“城市发展”

10“城市化”一节,中学教学主要就是讲解的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进程。故将题目直接换为“城市化及其进程”。而“城市化的标志。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从来就不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故删除。

11“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原“区域发展中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作用”表述不顺畅,改为“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2)在有关环境的表述中,将“环境问题及其发展”,改为“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属于简单的词语搭配问题。将“环保事业”替换为“环境保护”,原因显而易见:在中学地理教育中不可能讲解关于环保事业的全面内容,而只能讲解其中关于环境保护的部分。

13)把“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替换成“人地关系的演变”。理由是在中学的地理教学中涉及的仅仅是人地关系本身的一些基本问题,而不是人地关系思想的形成等学术发展史方面的问题。

(14)世界地理部分除了文字顺序方面的改动外,没有其他改动。

(15)对第四部分(中国地理)的“中国的气候”和“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共作了4项改动。

1)在“气候的主要特征”后,删除了“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因为该部分内容,在人文地理的农业、工业和环境等部分已经大量涉及,

这里重复,而且过于泛泛。其后还有中国特有的为问题。

2)将“灾害性天气”替换为“气象灾害”,以使表述更为准确。 3)把长江和黄河“的源流概况”中的“的源流”去掉,表述更准确。

4)京杭运河概况中,已经含“目前通航河段”的内容,且“目前”的表述也是非常不确定的,故删去“目前通航河段”

16)鉴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把有强调正面意义为主的表述,改为客观性的表述。即将“大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替换为“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

17)有关商品农业的部分,除了文字的梳理外,将“发展方向”改为“发展趋势”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实际。

二、重视地图,抓住地理的核心

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况且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学习方法。

复习可从地图入手,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如: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此外,适当做一些地理各种考试图形的练习。如:地理景观图、地理剖面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熟悉这些图的特点和解法,是考好地理所必备的。 三、在地理复习中,首先明确一点,教师不能以“我的复习教学要面面俱到,做到复习无漏,保证考到的都是我复习到的,这才对得起学生”为指导思想。学生不能以“我必须全都复习到,力争考试中的题我都见过”为目标。事实上,地理教与学、复习与考试是要将最基本的地理原理、地理分析方法和技能传达清楚,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学会自己运用原理、方法和技能去解决新问题。因此,地理教学与复习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想,形成一种能力。在每一知识点,每一区域复习中都应对这一点加以迁移渗透。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原理、掌握规律,解好地理题就入了门。因此要认真理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规律。答题时不能就事论事,关键是掌握解题思路。如:分析区位因素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着手;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 四、适当做题,训练解题能力

最后阶段当然要做习题,它可检验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及开阔思路,训练各种能力。但题要典型,有一定代表性,可找一套较好的试题做。千万不要以题代替知识复习,或过多钻研难题。在做题后要思考,该题主要考核哪些知识?考察什么能力?明确出题意图就可举一反三,提高能力。 五、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

近年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及热点区域,因此复习要多加关注。了解热点问题的相关知识,掌握热点地区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活动特征等也是目前阶段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4、必须处理好复习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角度等四个方面。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新高考各科测试的难度呈下降的趋势,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求偏、求难、求怪”的状况。所以,复习时要控制难度。对于知识点的挖掘也不宜太深,通常往下一至两个层次即可。如果把教材知识点所有隐性知识都挖掘出来,结果就会增加学生负担,最终得不偿失。相反地,要采取种种措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特别是社会热点信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质上这正是新高考的导向功能,即促使中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7498b0b67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4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