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欢乐颂 》的感想》,欢迎阅读!
《欢乐颂 》的感想
摘要:《第九交响曲》是音乐大师贝多芬晚年的巅峰之作。直到今
天每当我们聆听到那耳熟能详的第四乐章 《欢乐颂 》时,依然深深地被气势恢宏的音乐所打动,同时也臣服于音乐中所透露出的大师那崇尚人性自由的道德观。本文通过简介《欢乐颂 》的来源,并道出我的感想。
命运之神对贝多芬似乎过于苛刻。到1818年他48岁的时候,他仅存的微弱听力也失去了。创作的艰难可想而知,而创作的成功又令世人不可思议。据说为了感知曲调,贝多芬请人特制了一支小木棒,作曲的时候,把木棒的一端插在琴箱里,另一端咬在自己的牙齿中间,靠小木棒的震动来“听”音…… 《第九交响乐》首演的时刻来到了!贝多芬站在指挥台上、歌声随着他的指挥棒震撼着满场听众的心,人们似乎听到了他生命的呻吟和呐喊,感到了他对人生的热恋和追求。最后,随着第四乐章“欢乐女神圣洁美丽,……你的威力能把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的歌声,每个人的新灵都升华了,许多人眼含着热泪。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立刻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人们有的流着眼泪,有的欢呼跳跃,几乎发了狂。按照当时奥地利的礼仪,欢迎皇帝出场是鼓掌三次;而此时对这为音乐家,观众却一连鼓掌欢呼了五次,直到警察以为出了什么事,赶来维持秩序,这热烈的场面才停下来。 可是,面向乐队、背对观众的贝多芬,却什么也没听到,直到一位女歌唱家搀扶他转过身,来到台前,他才看到了这激动人心
的场面,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最让世人感动的,是一生受尽磨难,几乎没享受到生活、爱情欢乐的贝多芬,却丝毫没在他不朽的绝唱里,流露出悲伤和哀怨。——他把痛苦留哦给自己,却把欢乐带给了全人类
(1)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简介:
这部交响曲于1824年全部写成并在维也纳首演,获得很大成功。这部被瓦格纳称为“达到了交响曲艺术的顶峰,很大成功。这部被瓦格纳称为“达到了交响曲艺术的顶峰,没有人可以超过了它”的“欢乐交响曲”,是在贝多芬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很困苦的日子里写就的,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贝多芬自己并没有享受过欢乐,但是他把伟大的欢乐奉献给所有的人。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是他“从黑暗到光明、从痛苦到欢乐、从斗争到胜利”创作思想的总结。第四乐章分三个部分,《欢乐颂》是它的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原来有段宣叙调的唱词,开始是说:“不,这会使我们想起过去的痛苦。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接下去,乐队先后三次分别演奏第一、第二和第三乐章的音乐主题或主题动机。贝多芬不甚满意。当木管乐器演奏《欢乐颂》主题动机时,他听了之后,立即说:“啊,这才是我所需要的!”但是,它演奏的还只是《欢乐颂》的雏形,还没有成熟。后来贝多芬把用人声演唱的宣叙调删掉,改成用低音弦乐器来提问,效果也很好。而且由于前面没有出现人声,当第二部分人声时,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九交响曲》的前三
乐章,大师通过突显大调凌驾于小调的技巧,表达了较《第五交响曲》更为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的奋斗历程(人性被压抑,强烈的要求自由解放)。第四乐章,大师则史无前例的把交响曲转变成哲学法典与个人抒怀(席勒的《欢乐颂》几乎就代表贝多芬自身的道德观),进而从理想化的自我层次升华为拥抱全人类。 (2)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想:
《欢乐颂》以一段戏剧性的叙奏为前导,先逐一召唤前面三个乐章的重要主题,然后新的主题登场,先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在以整个管弦乐团宣示。突然男中音独唱者大声劝诫“噢,朋友们,别发出这种声音!”,好像在宣称:虽然管弦乐对此主题的诠释很美,但仍嫌不够。他开始以新的旋律唱出席勒的词句,合唱随即加入。 这个著名的主题,节奏很平凡,是那种妇孺皆知的曲调,或许这就是大师的暗示:最崇高美好的事物往往出现在最平常的地方(这也是后人无法超越《第九交响曲》的原因所在)。 在贝多芬心目中,普遍的人性最重要;最高的道德真理——拥抱兄弟情谊的快乐、对造物者的敬畏——都要以普遍的人性为基础,才有意义。为此大师在这里有意安排了男高音独唱的进行曲,并以土耳其乐器作强烈的伴奏,演绎出为理想勇往直前的英雄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师在《欢乐颂》那欢欣鼓舞的终曲里,把管弦乐团里所有乐器和人声揉合在一起,化为一片对人性自由解放、世界大同博爱的赞美呼声,把整个第四乐章,乃至《第九交响曲》推向极致,推向欢乐的海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6740e7c31b765ce050814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