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外来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3-03-27 18:23: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外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欢迎阅读!
排斥,外来,视角,青少年,犯罪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外来青少年犯罪问题

一、社会排斥理论

社会排斥理论起源于对贫困问题和社会不平等的研究,它是对已有的社会剥夺、边缘化、歧视等概念的丰富和深化。

20世纪70年代经济重建过程中,西方学者对当时出现的由于大规模经济变迁引起新贫穷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社会排斥这一概念。最早提出社会排斥的是法国学者Rene Lenoir,他把没有享受国家的社会保障,同时又被贴上社会问题标签的人为被排斥者(vesicles),此后这一概念逐渐从欧洲流行和发展。并逐渐被各个国家广泛接纳,并分别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发展出了适合各自国家情况的社会排斥理论。由于各个国家特别是欧洲共同体的推动,社会排斥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如今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社会政策研究、贫困问题研究、弱势群体研究之中。

社会排斥同社会学领域的许多其他概念一样,目前尚未有一个大家都一致认同的说法。社会排斥由于其覆盖面广、表现多样和其形成原因的复杂,很难有一个能涵盖全部要素的精确定义。国内学者关于社会排斥的界定,代表性的有唐均、石彤、李斌等。其中一些思想对于我们理解认识青少年犯罪成因和采取防范措施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唐钧认为,社会排斥是游戏规则造成的。而社会政策研究的目标就是要修订游戏规则,使之尽可能地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从而趋于更合理、更公平。石彤认为,社会排斥是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群缺乏机会参与一些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活动,被边缘化或隔离的系统性过程。李斌认为,社会排斥主要是指社会弱势群体如何在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中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而日益成为孤独、无援的群体。

综合上述各种学者关于社会排斥的理解,我们可以发现,通过社会排斥视角研究青少年犯罪并不是孤立地看待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而是从社会运行的角度,通过较为综合的和动态的方向对其进行研究的,既包含了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在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环境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也涉及到了其在犯罪行为上的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二、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外来青少年犯罪成因和结果 (一)外来青少年遭受社会排斥的形态

功能性排斥:功能性的社会排斥就是指被排斥的个体、群体或组织因为自身功能上的欠缺而处于一种被排斥状态。外来青少年往往是进城打工或随父母和朋友来到城市的,其所处的群体往往是局限于农民工群体或是同龄的外来青年群体在同龄城市青年当中也没有什么可以争得地位提高的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年龄小、劳动力差、教育水平低、以及最重要的是没有城市户口,外来青年群体无法在较高端领域被需要。而这一群体的家庭地位、经济位乃至社会地位决定了它自身功能上的欠缺,因而在社会的结构分化中未得到足够的资源,往往是一群被排斥的群体。

结构性排斥:城市的社会组织结构是相对封闭的,其较僵化的管理制度,使其只对市民和市民子女开放,外来青年被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福利排斥在外,成为一个既缺乏保护也缺乏约束的社会群体。我国目前通过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就业政策、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以及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政策,事实上的经济吸纳、社会拒斥”,将城市民工集体排他于社会底层之中。这种排斥通过制度等机制得以运作,导致了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一部分已经开始了其打工生涯的外来青年已经遭受了这种社会排斥也同时受到了这种外来青年边缘地位的积累与循环。

文化层面的排斥:除却文化中心主义之外,同一民族中不同文化观念的群体也会排斥异于自己的群体。在城市居民植根于观念上的偏见之下,另一部分跟随于其在城市打工的长辈


的外来青年,长期受到市民语言上的诋毁和有意的回避、媒体的负面报道等这些歧视即城市文化层面的排斥因而外来青少年在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就逐渐从心理上将自己排斥于城市居民群体,对城市有着高度的疏离感。

(二)外来青少年犯罪成因

这几种社会排斥剥夺了外来青少年的发展机会,使得他们处在一种资本不断流失的弱势状态, 他们无法享受到各种城市内的教育机会和社会福利,城市也不能提供给他们在职业中向上流动的机会,在与城市居民的权利与福利的相互比照中,他们容易对城市产生对立的情绪和报复的心态文化和意识层面的社会排斥会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和尊严,同时会让他们产生对城市的不满态度,使他们更加难以融入城市,没有机会将符合城市社区的行为规范转换为内在的信条。

社会排斥会使得外来青少年群体疏离于城市群体之外,没有归属意识,更产生敌对意识,这就导致他们在主观上很容易出现失范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报复行为等呼应社会排斥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无法得到较高收入外来青少年更容易产生经济上的犯罪行为因此,这种社会排斥从某种程度上是外来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三、建议

1.加大消除农村贫困的力度,减少城乡差距,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排斥发生在许多不同的制度水平上(Naira Kabeer城乡二元结构是对外来青少年形社会排斥的重要原因,是造成他们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根源所在。

2.加强媒体等宣传手段,减少城市居民与外来青年间的心理距离。通过相互了解,减轻城市居民对外来青少年的歧视与偏见,消减文化层面的社会排斥。

3.完善社会制度和福利,将农民工以及外来青年纳入城市功能系统。增加其就业机会和教育机会,将他们融入城市运作机制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5f9af1c43323968011c923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