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1、古诗三首》,欢迎阅读!

课 时 计 划
科目: 语文 时间:2017 年 月 日 第21课教案 主备老师: 王小斌 课 题
主备教案
个案备注
21、古诗三首
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
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重点
材
难点 分
析 教具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怀”,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 1.学习《出塞》 (1)读古诗,有韵味
①读正确、通顺。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2)知作者,解诗题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他在当世就以诗著名,被称为“诗家夫子”。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中《从军
教
行》(七首)《出塞》(二首),特别有名。他和李白的七言绝句是这一诗歌学
体裁的最高水平。 过
(3)明诗意,悟诗情 程
①明诗意;②悟诗情
教师引导;你体会出作者抒发的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你怎样读这两句诗?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两句诗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三、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①品味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你会怎样读,表达出诗人这复杂的情感?自己读,指名读,背诵。 第二课时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教师板书诗题:题临安邸示儿)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第 1页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不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相同:①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随机让学生说说对南宋的了解,教师随机补充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②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不同:①一个写的是南宋的权贵,一个是北宋遗民——诗人②一个借写景来表达情感,一个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学习《示儿》
①过渡:边塞自古多战事。宋朝,匈奴人终于攻破北宋首都汴梁。北方大片土地沦陷,谁了解这段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北宋遗民在做什么? ②指名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的大意。
④想像,体会诗的意境。再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⑤教师引导: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近二万四千个日日夜夜呀!
⑥小结:这首诗,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话语,是千头万绪的。而诗人却不说别的家常话,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只叮嘱儿子们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告诉他。让我们满怀激情地齐声背诵这首古诗。 2.学习《题临安邸》
(1)过渡:就在诗人直到死还盼望统一时,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男生齐读《题临安邸》)
(2)讨论: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陆游至死没有盼到祖国的统一?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在对话交流中重点引导:
①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②体会“直把杭州作汴州”;③朗读古诗 三、体会情感,总结全课
1.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一面是权贵们寻欢作乐一面是做为遗民的代表——诗人临终还盼望祖国统一,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感想?(自由畅谈。) 2.有感情读两首古诗。
布1、 背诵古诗 置
2、 默写《示儿》 作业 板书设计 教
学后 记
第 2页
21、古诗三首
出塞——心系祖国、情系百姓 题临安邸——愤怒、担忧
示儿——收复失地、统一祖国
第 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31856b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