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试卷B答案

2022-04-15 02:24: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试卷B答案》,欢迎阅读!
社会学,试卷,答案
安徽科技学院2007-20082学年《社会学原理》试卷B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A 2.B 3.A 4.D 5.C 6.A 7.B 8.D 9.A 10.C

二、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项,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ABD 2.BCE 3.ABCD 4.ABCD 5.ABCE

三、名词解释(共20分,每个4分;可以用不同语言表述,要求答出实质含义) 1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4分)

2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4分)

3.初级群体: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家庭是初级群体的典型形式。4分)

4社会现代化: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指的是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4分)

5社会变迁:所谓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在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4分)

四、简答题(共30分,每题6分;答出基本点并做出必要的解释)

1.文化的功能: 文化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功能。 1)文化是人与动物区分的重要标志;(1.2) 2)文化社会或族群分野的标志;(1.2) 3)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1.2)

4)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即文化具有整合功能;(1.2) 5)文化形塑了丰富多彩的社会人。(1.2)

2.社会群体的特征: 社会群体与社会上的一般聚集体或集群,以及统计意义上的社会类属是有区别的。通常,社会群体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1.2) 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1.2)

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1.2) 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1.2) 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1.2) 3社会互动的涵义:

1社会互动必然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1分)

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才存在互动;1分)


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1分)

4社会互动并非只是在面对面的场合才发生,存在着间接互动;1分)

5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1分)

6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1分) 4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1)人具有思维能力;(1.5) 2)人具有语言能力;(1.5) 3) 人具有学习能力;(1.5)

4)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1.5) 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1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增进了人的平等;1.5分) 2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维护了社会公正;1.5分) 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保持了社会稳定;1.5分) 4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推动了社会发展。1.5分)

五、分析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1、联系实际,论述我国目前关于城市化发展的一些观点,探讨我国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答:

1)在有关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探讨中,自20实际80年代后期以来,围绕以何种类型城市为主实现城市化,形成了以下几个著名的观点。

第一、小城镇重点论。不少学者认为,我国应当主要依托小城镇来实现城市化。因为在中国要将多数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依靠现有的城市根本不可能,建城市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因此,应该通过发展面广量大的小城镇来实现城市化。

第二、中等城市重点论。有的学者认为,我国走西方发展大城市的道路,客观条件不允许;而在农村就地实现城市化,由于传统农业社会惰性力太强,同时自然条件也不允许。所以,只有发展中等城市,才能解决我国的城市化问题。

第三、大城市重点论。持此主张的学者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城市化具有突破人为控制的自然冲动,以人口向大城市聚集为基本模式。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第一阶段,不具备分散发展小城镇的条件。

第四、并举论。即我国城市化应坚持大、中、小城市并举发展的道路。8分) 2)以上几种观点,各有利弊。目前,在对城乡分割的一些主要政策,象户口、就业、社会保障等的改革还未完成,在大中城市尚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发展小城镇是目前我国推进城市化的主要选择。当然,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城市化模式也将在保持一定特色的基础上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7分)

2、联系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分析社会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我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 答:


1)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指的是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它是一种有计划社会整体变迁,它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一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5分)

2经济现代化只是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遗憾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却忽视了社会现代化经济现代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现代化简单地等同于“经济现代化”,GDP崇拜”和“GDP至上”论盛行。对此,民众其实有更直观、切身的体会。尽管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增长速度,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步发展。在一些地方,一些农民在城镇遭受歧视、农民工工资被严重拖欠、矿难和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这些也都与单纯强调GDP而忽视民众权利保护和福利保障的发展观有直接关系。(5分)

3)由此可见,我们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就应该格外强调经济发展应该以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目标为依归,而绝不应该损害社会发展。比如许多官员和经济学家反对提高农民工工资的主要理由,就是这样做会增加劳动力成本,影响经济发展”。他们这种视角的确仅仅是“经济的”而不是“社会的”———因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民工工资过低,他们就没有能力来保证其子女的教育、健康,也没有能力来投资于自身的学习和提高,这将造就新的无知和病弱的国民,当然会大大妨碍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是极其有害的。所以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效率,同时也要更注重公平,惟有如此,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各项目标才有可能全面实现。5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eb7206090c69ec3d5bb757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