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考作文

2022-05-31 08:05:0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07年中考作文》,欢迎阅读!
中考,作文,2007
作文140分)

在吃的问题上,孔子曾有过这样一些议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饭菜越精致越细腻越好)”,“色恶不食(颜色不好看的东西不吃)”,“臭恶不食(变质变味的东西不吃)”,“割不正不食(肉割的不方正不吃)”┅┅时隔两千多年,我们再来品味这些话,感到它谈论的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阅读品位,一种审美倾向,一种人生追求┅┅

现在,请你任选一种角度,由此及彼,生发联想,写一篇55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佳作一:

由孔子的“割不正不食”所想到的„„ 两千多年前,作为中国一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老夫子在吃的问题上,曾有过这样的一些议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其中还有一句,很耐人寻味,那就是“割不正不食”。何谓“割不正不食”,其意思就是“肉割得不方正不吃”。 闻听此言,想必有人会以为这是迂腐之见,略显可笑,但我却不以为然。

“割不正不食”一语,出于《论语"法疏》,原文曰:“谓折生体脊,肋,臂之属。礼有上数,若解剖不得其正,则不食也。”原来,肉切剖


得正与不正,竟关于儒家所奉的饮食礼仪要求,“正”为合“礼”,“食之无碍”;“不正”为不合“礼”,所以孔老夫子当然不食“割不正”之肉。

从这一角度看,原来“割不正不食”决非一种饮食习惯,它更意味着一种生活态度,从这里我竟能窥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来。孔老夫子正是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自己以“礼“为“正”。比如,在《孔子家话》中就有“孔子忍渴于盗泉”的故事,——因为泉水的名字不好,孔子宁愿口渴难耐,也不去饮盗泉之水,这不正是孔子严于修身的表现吗?不正是他对自己“正人君子”的要求的体现吗?

两千年以后,我们是否也要效仿孔子呢?当然,我们不必过于拘泥于此,但加强个人修养是必要的。在我看来,“正”的含义是极为深刻的,它不仅仅是外在的“衣着端庄得体,举止文明大方”,更要是内心有“正义”、“正直”、“正气”。孔子是“日三省吾身“,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只能仰视圣人的高度,但也不妨多用一点时间来一些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不知大家以为然否?

“正”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在生活中多多以“正”为待人处世之道,努力成为一名谦谦君子。 【评语】

看完本文,我们可能会惊叹,这个考生居然可以将材料中“割不正不食”的出处完整地摘录下来。这仅仅是偶然么?应该说是在作者殷勤付出后的必然。如果仅仅是对“割不正不食”的简单引用,或只是简单


解说,文章自然不会有如此丰厚的意蕴。本文从孔子对饮食的观点中提炼出“正”这一生活态度,以自己的感悟思考阐述“正义”“正直”“正气”的内涵。而后文中引用孔子不引盗泉的故事,不仅与文章的主题相得益彰,也进一步表现了作者超凡的文化修养。作者写到此,却没有走向一个极端,而是巧妙的阐述了自己的主张“我们不必拘泥于此”,谁说倾斜不也是一种美呢?只是为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适当的摆正自己的位臵。全文紧扣主题,逐层递进,情感化的论述让文章更具魅力(常红艳) 佳作二:



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对“吃”很有讲究,而现在社会中,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把书作为精神食粮。由此对书的选择则也上升到犹如古人对食物选择之慎重,即择书如择食,好书使人受益无穷。 在择食方面,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曾说:“色恶不食”,“臭恶不食”,也就是说颜色不好看的东西不吃,变质变味的东西不吃。寥寥数语,但其蕴意深远,古老的学者用简炼的文字向我们诠释好的食物可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而本质不好的食物则会伤害你的身心。 孔子谨慎的择食态度正是一种谨慎的择书态度。“色恶”之食与“臭恶”之食象征着内容低俗辞藻庸懒之书。因此看来我们看书就要择一本好书,择一本好书来读如同与一位知心朋友促膝谈心,如品一道珍馐美味享受其间。好书能使你的喜怒哀乐如溪流淌过心田,抚慰伤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afaac84770bf78a6429545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