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 走进春天》人教版》,欢迎阅读!
《走进春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春天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在自然界及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的阳光与鸟语花香,春是生长与耕耘播种。引导学生进行欣赏,结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春景的创作兴趣。感知春天的色彩、春天的活动,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收集素材的过程。在欣赏中了解艺术家们是如何将春天的素材,重新整理加工,形成作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表现春天,并通过绘画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热情。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环节:听春天(音乐导入)—看春天(欣赏春天的景色图片)—说春天的事物(特点、景色)—画春天—展示评价。本课教学,让学生观察不同艺术形式的春天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欣赏、多交流,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身边发生的人和事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创作题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创设情境走进春天,了解春季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春天的色彩及春天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欣赏引导学生对春天的探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的景色及人和动物的活动,体会创作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和造型能力,通过绘画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
观察春天的色彩变化和各种人与动物的活动,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色彩、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以春天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教师创作视频等。 学生准备:美术工具和材料、学生构思自我设计作品等。 教学方法:直观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引激趣(音乐)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倾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播放大自然的声音——鸟叫、雨声、蛙鸣、流水声)
这是来自春天的声音,几阵风,几场雨,几天的阳光,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春天的脚步,走进春天吧!(板书课题:走
进春天)
二、主动探究
1.民间有句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让我们和春天打个招呼吧!
你好,春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和春天打招呼)
2.让我们一起欣赏春天的景象,感受春天的美!(感受春天的美,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画面:春天有哪些代表物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春天来了?生:树木、田野、花草、河流、小动物、柳树、踏青......
3.师:讨论观察:你发现春天都有哪些色彩,主要是以什么颜色为主?(引导学生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讨论、探究春天的色彩。)
学生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有粉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主要以绿色为主,绿色的深浅变化:初春的绿色,逐渐绿色变深。)
4.让学生们回忆一下春天发生过哪些美好或有趣的事情。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交流:和同学们一起结伴春游;和好朋友一起放风筝......
5.播放教师示范春天的场景绘制视频。 说一说,视频中春景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总结:(1)在我们的绘画作品中点、线、面是美术的最基本的语言,有了它们,我们的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了。(2)表现春天除了运用点、线、面这种抽象的方法,还可以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描绘春天里发生的事情。
6.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春天的作品,油画《初春》、国画《春牧图》、水彩画《初春的阳光》、雕塑《春风》、版画《桥之春》。
同学们,想不想把春天画出来? 三、设计创作
1.教师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描绘一幅春天的场景。(创作要求:注意表现出春天的特点和色彩;构图饱满,色彩丰富。)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创作,以自主或合作的方法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
(设计意图:合作创新,动手实践,每个学生体会绘画乐趣,尽情发挥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四、作品展评
教师收集并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 1.学生自评;
2.小组互评; 3.教师分类点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建立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拓展延伸
1.学生共同合作用春天的色彩来装扮同学,并展示给大家看!进一步感受春天。
2.大自然给予我们这么美的环境,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她呢?(渗透保护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
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春天的特点和春天的色彩,感受了春天的美。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每个同学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双手,感受生活中的美丽,创造更多的作品。
七、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1. 走进春天 特点 色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8226894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