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谈如何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12-29 20:25: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理论联系实际谈如何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欢迎阅读!
实际,培养,理论,能力,进行
理论联系实际谈如何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当前的国际舞台上,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与中国的人才辈出是难以分离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人才的主要储备力量,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关系到区域能否创新、国家能否创新的关键。 本文探讨了实践环境的内涵,分析了当今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成因,指出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逐渐拥有的对新事物的见解和研究解决新事物的能力。阐述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理论,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于实践环境的作用机理。在对当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环境进行的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对策,以促进实践环境的改善,保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环境; 对策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环境研究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通过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等,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 简而言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包括四个方面的涵义:一、培养目标,二、培养教育过程,三、管理和评估制度,四、培养方法和手段。 在我国目前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已经存在的模式既有可取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近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例如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模式。所谓“三位一体”,指人才培养规格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人才培养内容融“公共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职业迁移能力”为一体,人才培养途径融“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为一体。 在这种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这三个方面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首先,在课堂教学方面,重视课程体系,加强理论学习。作为学生,理论知识是一切其他能力的基础,应当保持或加强对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视,建立强化理论教学的机制,为未来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在社会实践方面,开展多种实践。重视理论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点,但是传统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理论与实际脱节,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学生理论实践转化的能力,创造一切条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最后,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当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开拓性的思维能力和敢于创新的勇气。

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成因

总体来说,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呈提高的趋势,但总体水平还是偏低。 具体来说,目前高校的多数大学生对于创新能力的认识有着较高的认同,他们普遍认为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以后的就业以及职业生涯都是具有竞争力的,他们对参加创新比赛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落实到行动当中,却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积极参与,大部分人都只停留在肯定态度的阶段,他们或者因为自身能力和自信的缺乏,或者因为主动性不够,总之他们在认识和行动上存在着很


大的差异。

利用上文谈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三分因素,具体的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首先,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普遍缺乏,虽然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比较丰富,大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储量一般不会对创新能力的形成造成阻碍作用,但是问题在于,多数大学生并不能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利用自己的思维将其活跃起来,学生懒于动脑或者不会动脑,只知机械性的记忆或者学习,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准备的一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活动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响应,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这导致教师的积极性受挫,教师的此类活动相应减少,学生失去了锻炼创新思维能力的机会,因而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其次,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很多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他们在理论上的还是都很难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磨练,一旦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对于人际关系,社会情况的适应,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都将成为他们面临的很大的问题。 再次, 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以知识灌输为主,很大程度上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升学、深造的标准,所以造成学生盲目追求考试成绩,一味的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和教师教授的知识,而忽略了对知识面的拓宽和对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

具体来说,在日常的学校教育中,教师通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除了提问回答问题以外,学生很少能够参与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这就使学生往往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地去探求真相。久而久之,惰性及习惯就形成了,学生往往不愿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及锻炼。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已经接受过十几年的小学中学教育,而这些教育通常以应试教育为主,这就使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颇有难度。 学生应当补充理论知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勤思考,多动脑,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孔子提出“多习行”,就是要求学生在多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我国,学生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中小学阶段缺乏机会去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到了大学阶段虽然有了适当的机会,但是多年形成的习惯造成学生不愿意参加实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多问,多思”也是孔子提出的观点。这要求学生勤思考,勤问。目前我国的教育多数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往往注重被动的接受知识,盲目相信课本上的知识,而很少去思考课本以外的知识或者对权威提出质疑,这对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孔子提出了“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博约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注重方法,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我国现今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讲授而忽略启发学生举一反三,也忽略了学生各方面知识的综合与拓展。班级授课制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不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是知识型社会,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大学生是否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对于我国能否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了高等教育中迫在眉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人民出版社,199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624cf74336c1eb91a375d8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