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李清照咏物词的精神内蕴与情感寄托

2024-03-05 08:54: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述李清照咏物词的精神内蕴与情感寄托》,欢迎阅读!
李清照,内蕴,寄托,精神,情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述李清照咏物词的精神内蕴与情感寄托

作者:姜玲家

来源:《商情》2011年第03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其咏物词更是另有一番风格 [关键词]李清照 咏物词 情感寄托

李清照写咏物词中的花意象取材非常的广泛,其中梅花的意象最多,还有桂花、菊花、芍药等等。她的咏物词中堪称佳作的亦不在少数,她以女性诗人独特的视角写花,从她的咏物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词人高雅的气质格调。她的咏物词不单单是单纯的咏物词,而是通过所咏之物,来表现自己的高洁品质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李清照在咏物词中将自己的内在精神蕴含其中,因而读她的咏物词就像是读她的灵魂。 一、李清照咏物词的精神内蕴

李清照对花的描写,并不是简单地为了写景写物和表达自己伤春惜时的情怀。她的本意是在于通过对花的姿态、神韵的刻画向人们展示高洁的情操和人格风范,寄寓词人对美好人格精神与高尚的道德修养的追求,对纯洁的、美好的品质的礼赞。词人的不少词作都非常清楚地表明了这一切。

梅花,素有雪重高士的美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对它非常地青睐,李清照对梅花的描写一扫俗习,非常注重对梅花风韵的描绘。在《渔家傲》中,词的上半阕对早春寒梅的姿态进行了细腻的描摹,漫天飞雪,其中一枝梅傲立风雪,词人对梅花娇美容貌非常称赞,同时对其傲立风雪的坚强个性,一尘不染的高洁品质也进行了热烈地称赞。在这里,梅花代表了词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而梅花的超尘脱俗,不畏严寒霜雪的品质是李清照对美好人格精神的追求与期待。她在《孤雁儿》一词的序中写道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此词小序不仅批评了前人咏梅词的平庸和流入俗套,也表明了李清照对梅花独到的理解和审美观照,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对自己艺术创作的自信,这一点在精神气质上与她所写的《词论》是一致的。这首词借咏梅而寓悼亡之意,并引用萧史仙去和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以表达对逝去的丈夫的深沉思念,全词表达了她对清雅而不庸俗,空灵而不板滞的高风亮节的追求。李清照在其理论著作《词论》中对晏殊、欧阳修、苏轼等名家的博学多才衷心敬佩,认为他们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彘水于大海”[1]P29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李清照在吟咏其他花时,也多次表达了其对屈原、陶渊明等人的风韵的审美追求。她在《多丽》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清芬酝藉,承接以上否定语不似而来,指出以上几个人都不能与白菊相比,仔细看来还是以屈原、陶渊明的风雅韵致来比喻才正好相适宜。通过上下片内容相比和首尾相呼应,以写白菊显示出人物的高风亮节,借此透露出作者自身的志趣。

李清照在《摊破浣溪沙》中赞颂桂花摊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词中所言彦辅即是晋代乐广,他见识广博,少嗜欲,善于谈理,他的风度精神得到了人们的推崇,我们了解了乐广为人处事的性格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李清照所云度精神的具体的深层次的含义。

李清照对花意象的描绘,追求的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风韵美,这种内在的风韵美与她自己高洁的人格美是一致的,从她所创造的梅花、桂花、菊花等意象里,我们可以领悟到词人天真烂漫的真纯品格,又具有后天高品位文化教养的高贵资质,可以体会到词人的高雅风韵和潇洒气度,可以感受到追慕屈平陶令的女性词人的高尚风范与人格魅力。 二、李清照咏物词的情感寄托

李清照咏物词寄托了作者少女的情怀,思乡念家等情感。

词人少女时期生活美满,心情愉快,她自己酷爱大自然万事万物等自然风光,于是将自己的爱好、情趣赋予了自然景物,在词人的笔下整个自然风物都显得那么清新,那么美好,那么迷人。这种把自己的感情赋予自然风物,不仅把秀丽的自然风光写活了,而且也将词人那种怡然自得、自乐的内心世界也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从而达到了情景相生,物我交融的境界。如《忆王孙》词里赞美了整个晚秋时节的荷湖风光,秋天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就连词人本人晚年的作品《声声慢》也把秋天写得凄苦难禁,而本词却毫无萧条零落之感,由于此时词人处于少女时期,生活无忧无虑,因而把整个荷湖风光写得充满生气,充满诗情画意。

词人少女时期是非常喜爱游山玩水,《如梦令》误入藕花深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把刹那惊悸之余的欣喜写得淋漓尽致。而另一首《如梦令》则含蓄传神地表现出少女时期的怀春之情,特别是末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表面上是对卷帘人的问和答,实际上是词人自诉感慨,感情细腻,语言婉转,成为历代文人交相称赞的佳句,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深沉、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浣溪沙》中倚楼无语理瑶琴无语二字既是写默然无语,也是写少女心里的隐衷无人可语,这一句传神地展现了少女愁绪满怀,字形象地写出了少女因心有所思而无精打采地倚栏而望的情态。

在我国众多的古典诗词中,不知多少诗人墨客吟唱过思乡之情,逐渐形成题材,佳作连连,其中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抒发了自己思乡的深情,李清照咏物词中也有这样的感情寄托,如《菩萨蛮》,此时李清照的故乡已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金兵占领,她自己在南方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内心郁积着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楚。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情况下,词人倾吐了思念故乡之情,正是反映了人们背井离乡,骨肉分散的共同感受,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处在南渡国破家亡的巨大创痛中,李清照的悲叹个人遭遇的作品其意义本身已经超越了个人身世之感,它自然带有动乱时代逃亡人民的共同感受,因为李清照也是一位爱国诗人,她南渡以后,时常怀念京、洛旧事,晚年写了《永遇乐》这首元宵词,通过良辰佳节的欢乐与国破家亡的尖锐矛盾,强烈地对比了过去和现在的不同社会遇,对比了他人和自己的截然不同的心情,从而委婉曲折地批判了南宋小朝廷苟安享乐,漠视民族危亡,忘记国家耻辱的政策,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的印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0d5398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c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