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弟子规》故事集》,欢迎阅读!
《弟子规》故事集
(一)弟子规之入则孝
“百事孝为先”, “孝”,从它的造字由来,是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也就是指儿子背负年纪大的父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最基本的就是知恩感恩,要先懂得孝。 陆绩怀橘
古时候,有个六岁的小朋友,名叫陆绩,有一次跟他父亲去作客,主人招待他吃橘子,他看到主人还有剩余,把橘子藏了两个,放在他的口袋里,临别时,跪拜礼谢主人,橘子掉了下来。主人笑他说:“你这么贪吃!”陆绩就和主人讲:“因为我母亲很喜欢吃这样的橘子,所以趁主人不在的时候,拿了两个,想要带回去给母亲吃,”主人惊讶于孩子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虽然这是个不好的行为,但他的出发点,就是想到母亲。由此可知,孝顺不分年龄,不分贵贱,只要你懂得让父母高兴,体贴父母,你就是孝顺。 卧冰求鲤
从前,有一个叫王祥的山东人,家里很穷,父母都患了重病。他整日整夜不脱衣服在床前侍奉父母,非常孝顺。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我非常想吃新鲜的活鲤鱼”。当时正是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是,王祥不顾这些,脱下衣服趴在冰面上要把河面上的冰化开,全身冻得通红。也许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他刚趴下,冰就裂了一道缝,然后就跳出了两条大鲤鱼。王祥非常高兴,赶忙拿着鱼跑回家给妈妈做了。妈妈吃过后,病果然好了。
(二)弟子规之出则弟
这里“弟”应读成“悌”,在古字它是相通的,通我们现在竖心旁的“悌”。我们看一个“心”,再一个弟弟的“弟”,我们就晓得,做哥哥的他心里有弟弟。做哥哥的知道懂得照顾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哥哥,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爱。
“友”,古人的造字就是两只手叠在一起。兄弟姊妹都是同一父母所生,在父母,视所有的子女都是一样的,就好像一棵树木一样,同气连枝。子女就像枝干一样,父母就像树,树本身的树干一样。所以,为人子女的,不但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而且兄弟姊妹中,还要彼此友爱,相互照顾。
“孔融让梨”的故事
东汉时期的孔融有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他四岁时,就懂得谦让之礼。一天,邻居给他家送来一筐梨,孔融从容地选取一个小梨,把大梨让给哥。大人问他为什么挑小的吃,他回答说:“诸兄年长,正宜用大的。我乃小弟之辈,年纪尚且幼小,自应取小,‘犯上’不妥。”孔融四岁时,就懂得把大梨让给哥哥吃。做弟弟的懂得尊敬兄长,做兄长的也应友爱弟弟。兄弟互敬互爱,家庭才会和睦。
(三)弟子规之谨而信
“谨”,它告诉我们自身生活的态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一切的造作都要谨慎。
“信”这个字,人字加上言字构成信字,人讲话一定要真实,不真实就不信。讲话也要注重你有没有真诚,言语如果不能建立在互信这种基础上面,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说是非常的虚伪、非常的虚假。 孟信不卖病牛的故事
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如果我们都能像孟信一样,做人诚实守信,经商公平交易。那像“三鹿奶粉”等欺诈行为事件就不会发生。
(四)弟子规之有余力则学文
我们所应该做的,所应该了解的,都可以做到了,有多余的时间,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内涵,充实自己。
“学文”,它有多种含义,学艺文也是学文的一种。生活的品质能提升,人生才过得更有意义,更幸福,更美满。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能学习的人,是最快乐的。
人的学问,应该随着阅历的丰富,随着人生的历炼,相对的要提升才对。做学问如此,做人也是要如此,外在与内在都要同时的进步才可以。
宋代诗人梅尧臣,外出时总少不了带上一个小布袋,每当读到佳句妙语,就把它们写在纸片上,然后投入小布袋中。做学问时,便从小布袋中取出所记的纸条,或予以引用,或启发思维,终成一位出色诗人 。
唐朝著名诗人李贺七岁就能即席赋诗。据说为了收集创作素材,李贺经常是天没破晓就出门,他身上背个布袋,骑着小毛驴,到处游历,观察生活。每当触景生情或想到好的句子,就随手记在纸上,然后放入布袋。等晚上回到家中,就点上灯,把布袋里的纸条全部取出来,然后把零散的诗句加工成一篇篇完整的诗。
这个故事说明知识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只有不断的进取,充实和完善自己,事业才有可能成功。
(五) 弟子规之泛爱众
“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这个“众”,就是众人;除了人之外,还扩展到动物、植物。 “亲仁”是亲近善知识,亲近好师长
善知识我们只要能遇到,我们应该不要放弃,好好的跟他学习。我们都知道,有德有修之人,他的一切造作、他的言语、他的行为都足以为后人典范。所以当我们有碰到良师益友,也千万不要失去,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学习。在当今,我们如果找不到良师益友,圣贤的典籍可以说是陪伴我们一生最好的良师了。 六尺巷的故事 有两家邻居,平时关系也很和睦。但是有一天,其中一家翻盖旧房侵占了另一家的地基,于是两家发生了争吵,其中一家有亲戚在朝中做高官,于是连忙给京城的亲戚写信求援。这位高官看了信,大笔一挥:“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罢,觉得很惭愧,于是自动将自家的院墙向内移了三尺;对方本以为他在朝中的亲戚会仗势欺人,现在看到对方这么仁义,自己觉得不好意思,自动将自家院墙向内移了三尺,于是两家之间就出现了六尺宽的小巷子。从此,六尺巷的故事就传为千古美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01f9d3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