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方言资料(语言研究资料汇编)

2022-03-25 12:32:3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重庆方言资料(语言研究资料汇编)》,欢迎阅读!
资料汇编,重庆,方言,语言,研究


爬哟

“爬哟”这个方言,你在重庆到处都能听到,无论男女老少、大人细娃都会说:“爬哟,哪个跟你两个开玩笑哟!“爬哟,一点多钟了才请我吃火锅,啷个不早点儿喊呢?”“帮恁大的忙一支烟就打发了嗦?你爬哟!”……

重庆方言“爬”和普通话中的“滚”相比,意思虽一样,但表达得更惟妙惟肖,更准确。人类祖先就是过爬,四脚在地上爬得飞快,上树也爬得飞快,眨眼就到了树梢。当然偶尔也会看见他们“滚”———那是高兴了在地上打滚。

方言“爬哟”与北方话“滚蛋”语义相同,但它远比“滚蛋”更耐人寻味:硬中含嘀嘀儿软;辣里有点点儿甜;生气中带有愉快;似不满又像调侃。有打一巴掌马上又给个糖你的感觉,不像“滚蛋”那样斩钉截铁,盛气凌人。

所以重庆人说“爬哟”时,你得“听话听声锣鼓听音”,根据当时的情景,说话人的口气、表情等,去判断、揣摩是啥子意思。

农民工向包工头讨要工资,包工头推三阻四耍赖不给,农民工不依教了:“爬哟!那是我们用血汗换来的辛苦钱!今天不给的话,你娃脱不倒爪爪!”这里的“爬哟”,愤怒至极! 几个朋友在一起用餐,酒醉饭饱后都争着买单,你推我,我拉你,生怕各人包包头的钱拿不出去:“你们跟我两个争啥子争?爬哟!老板,莫收他们的钱哈!”这里的“爬哟”,情深意重!

前几天,我请一个朋友喝酒。电话打通了,他问做啥子,我说喝点儿小酒。他说:“爬哟!又要喝酒哇!在哪里在哪里……”这里的“爬哟”,心情愉悦!

重庆人为啥爱说“爬哟”呢?据说主要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重庆山高路陡,出门就要爬坡上坎。爬上坡脚杆软很费力,望着一坡通天梯,心头要不断给各人鼓劲儿才爬得上去:爬哟爬哟……久而久之,心头想的就变成嘴巴说的了。



走街串巷叫卖声



小贩街头叫卖的声音称市声,最能移情。各地有各地特色,北方称为吆喝,本埠称为叫卖或叫唤。

老重庆早年的小贩叫卖起来,其声腔悠扬和美,晓畅明朗,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尤其妙处,在于它的季节感非常显著,听得一声叫卖,就直觉知道某一季节已来临。说它能移情,是指它可以左右人的情绪,产生光阴流转的感慨之情。旧诗词中,不乏此类描写,如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每年腊月,最先听见的就是“腊梅花!腊梅花!”的叫卖声。接着可听见的是“火炮!冲天火炮!的吼叫。有的小贩肩挑木制刀枪和年画,不停叫唤;大头纸脸壳俗称“鬼脸壳”也可吸引孩子们。“麻糖”“柿饼”“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的兜售,使人感到春节的临近,其乐融融。

初春水果陆续上市,围绕着桃子、杏子、李子、橄榄的叫卖不绝于耳。小人儿喜欢买杏,其核可做抓子游戏呢。本埠小贩把李子叫唤成“香干李子”,为何要加“香干”二字,我一直不明白。他们又习惯将橄榄吆喝为“老青果,一分钱两颗!”因细菌萌动,儿童肚子里有蛔虫,遂可听见“宝塔糖,宝塔糖”的动静,家长急匆匆要去买几粒,带给家中的小儿女。

1






入夏,最常听见的便是“冰糕凉快,冰糕。香蕉、牛奶、豆沙冰糕”“冰冻酸梅汤,解热消暑”“老荫茶,一分钱喝够”的咏叹调。极其动人心弦的还有“冰粉、凉虾”“麻辣凉粉、凉面”的召唤,挤干了路人的零钱。“蒲扇”“鹅毛扇”的叫唤,以及“荣昌夏布”“万县凉席”“长生桥凉板”叫卖声,与蝉虫的鸣叫融为一体,提醒市民备物避暑。

秋来瓜果渐稀,白菜、萝卜、豇豆、菠菜、香菜、菜苔、秋茄子、茼蒿、莴笋成为叫卖的主题。“椒盐花生”“五香瓜子”,颇受茶客喜爱。叫唤得凶的还有“新米上市”“醪糟曲子”

冬季柑橘应市,满街叫卖“奉节脐橙”“江津广柑”“梁平蜜柚”“五步柚子”。赶来打挤的还有:“内江脆杆甘蔗,不甜不要钱! 早上出门,扑面而来的是“芝麻大烧饼”“掐掐小汤圆”“现炸鸡蛋糕”“三角粑”的招徕。傍晚腹内空虚之际,多想听见“炒米糖开水”“盐茶鸡蛋”“豆腐脑”“烤红苕热络”的招呼。早年出没于和平路一带的某小贩尤其有特色,此人腿脚不便,没有正当职业,只好沿街叫卖。他卖的东西互不搭界,却照吼不误:“苍蝇拍子!和平鸽!”常令人忍俊不止。

时代进步,走街串巷的小贩逐年减少,即便叫卖,也改成电喇叭,反复播放自己的录音,听上去单调乏味,不如过去有魅力了。

印象最深的是儿时肚子痛蛔虫拱,就要吃那宝塔糖,甜甜的,小孩子们都喜欢吃的,专打蛔虫的药。街市上的各种产品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很有韵味,只是现在真的难得听见了,我不知道这民间文化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遗失了。



达扑趴

在重庆方言俚语中,“达扑趴”有本义和比喻义两种解释。

昨天清早八晨的,石凳村张大爷就背着背篓走哒,他老人家要去赶场。听隔壁邻舍的人说,走马街上的嘎嘎(猪肉)比双流街上的要便宜一块钱一斤。张大爷隔几天要请木匠来打板凳,不做嘎嘎给匠人吃啷个也要不得。张大爷其实岁数也不小了,今年56了。

出得门来,张大爷就踏上屋门口的田坎。可能是头天晚上下了麻麻雨,路就有点稀滑。好在张大爷身体结实,点把点困难是不会吓到的。走着走着,对门的老伙计李老三就扯起喉咙喊:“老张,快点来噻,我在公路边边等你!”晓不得是啷个的,张大爷脚下一滑,就达了个扑趴,连人带背篓就滚到冬水田头。好在隔家不远,张大爷很快就回了家。你看么,这个张大爷,还没有出门好远就达扑趴!很显然,这里“达扑趴”就是我们常说的“摔跤”。这种“达扑趴”还是少点的好,尤其是老年人,很有可能达一扑趴就会中风啊。

为官者最忌讳官场上“达扑趴”。刘家镇镇长骆五奎,从村里的村长一直爬到现在的镇长花了15年时间。骆镇长一心扑在事业上,口碑极好。但前几天,县纪委来人,说是有人举报骆四奎作风有问题。街上的老百姓屁都不相信,都夸骆镇长是个好官,总是为了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但纪委的人依法办事,硬是把活脱脱的骆四奎塞进了纪委的车儿。没隔几天,就传来消息,说是骆四奎用公款在城里包养了一个“二奶”。哦豁,这个表面清正廉洁的镇长因为女人的问题“达扑趴”,好不划算啰。

人生在世,行走做事就得小心翼翼,尽可能莫要“达扑趴”哦。

“猫煞”

“猫煞”是常挂于重庆人嘴边的一个方言俚语,用于形容一个人的个性、性格及脾气,即“脾气火暴”,我们说某人嘿“猫煞”,就是说某人“毛”得很,莫去惹啊。

2




李三娃在我们村里从小就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猫煞”德行。前几年偷窃318国道上的电缆线被送到监狱呆了五年。哪晓得他娃出来后继续在小街上横行霸道。那天刚逢一四七赶场,李三娃开车把一个弯腰驼背的老汉撞倒在地。车上的兄弟伙见势不妙,叫李三娃把老汉送到卫生院去包扎伤口。李三娃不但不听劝说,反而走下车来给老汉一脚,说是老汉装死。赶场的人看见李三娃嘿猫煞的样子,没有哪个敢前去阻止,眼睁睁见李三娃的车扬尘而去。又一哈哈儿,派出所的民警赶到,把老汉送到卫生院后,就把李三娃抓进了派出所。

“猫煞”这个词常含贬义,但有时也用于夸奖某人,表示厉害的意思。 我们村里一个姓程的妹儿,从小读书就嘿“猫煞”小学年级起,从来没有当过“垮班老爷”,一直读到高中成绩都是班上第一。高考考了689分,被清华大学物理系录取。后来又读了博士,听说现在在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里搞研究反正工资高得很。这个妹儿那硬是读书的料子,在我们村里常常成为学生们追捧的对象。家长教育娃儿,总是说:你看看那个姓程的妹儿,读书嘿“猫煞”,你要是有她的脚趾拇印印就好哒。

言而总之,我们做事还是要讲究个分寸,该“猫煞”的地方就要“猫煞”,不该“猫煞”的地方就千万莫要“猫煞”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eb16646a0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