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培训资料

2022-04-30 10:08: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毛诗序》全文翻译及释义培训资料》,欢迎阅读!
诗序,培训资料,释义,翻译,全文
精品文档 【译文】

《关雎》,是讲后妃美德的诗,是《诗经》十五国风的起始,是用它来教化天下而矫正夫妇之道的。所以可以用以教化乡村百姓,也可以用以教化诸侯邦国。风,就是讽喻,就是教化;用讽喻来感动、教化人们。

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情感要用声音来表达,声音成为宫、商、角、徵、羽之调,就是音乐。太平盛世的音乐安顺而欢乐,其时的政治就平和通畅;动乱之世的音乐怨恨而愤怒,其时的政治就乖戾残暴;亡国之时的音乐悲哀而思虑,其国民就困顿贫穷。所以矫正政治的得失,感动天地鬼神,没有什么比诗更近于能实现这个目标。古代的君王正是以诗歌来矫正夫妻的关系,培养孝敬的行为,敦厚人伦的纲常,淳美教育的风气,改变不良的风俗。

所以诗有六义:一叫,二叫,三叫,四叫,五叫,六叫。上面的(统治者)用来教化下面的(平民百姓),下面的(平民百姓)用来讽喻上面的(统治者)用深隐的文辞作委婉的谏劝,(这样)说话的人不会得罪,听取的人足可以警戒,这就叫至于王道衰微,礼义废弛,政教丧失,诸侯各国各行其政,老百姓家风俗各异,变雅的诗就出来了。于是变风国家的史官明白政治得失的事实,悲伤人伦关系的废弛,哀怨刑法政治的苛刻,于是选择吟咏自己情感的诗歌,用来讽喻君上,这是明达于世上的事情(已经)变化,而又怀念旧时风俗的,所以变风是发于内心的情感,但并不超越礼义。发于内心的情感是人的本性;不超越礼义是先王教化的恩泽犹存。因此,如果诗是吟咏一个邦国的事,只是表现诗人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就叫做;如果诗是说的天下的事,表现的是包括四方的风俗,就叫做,就是正的意思,说的是王政所以衰微兴盛的缘由。政事有小大之分,所以有的叫小雅,有的叫大雅,就是赞美君王盛德,并将他的成功的事业告诉祖宗神明的。小雅大雅)这就是四始,是诗中最高的了。

然而,《关雎》《麟趾》的教化,原是周文王时的(但只讲一个邦国的事,文王后来是天子,应该管理天下四方)所以(只能)记在周公的名下。,是说天子的教化自北向南。《鹊巢》《驺虞》的德行,本是邦国诸侯的,是先文王用来教化的,(文王后来是天子,应该管理天下四方)所以就记在召公的名下。《周南》《召南》,是规范衡量初始时的标准,是王道教化的基

《毛诗序》诗论观点

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后人称为《毛诗序》《毛诗序》是中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的儒家诗论的总结 其主要观点如下:

首先,《毛诗序》揭示了诗歌抒情与言志相统一的艺术本质。其云:诗者,志之所之也阐明了诗歌创作的本源在于构成诗的内容,这与先秦时代就已产生的诗言志观点一脉相承。从中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毛诗序》出于汉儒之手,与儒家的整个思想体系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是融洽的,因而诗言志正逐渐被纳入到这一体系中而被经学化。不仅如此,《毛诗序》进一步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观点,比较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表述,在这里的关系与内涵虽然没有得到明确的说明,但《毛诗序》认为它们是可以统一的。抒情之说,早先主要用在乐论之中,序文关于抒情观点的表述可以说袭自《荀子·乐论》或《礼记·记》。可知,序文的诗论中还留着许多乐论的因素,是因为它仍然是基于诗与乐的紧密相关性来认识诗的本质的。正因如此,《毛诗序》才汲取了乐论中的抒情说作为先秦以来言志说的必要补充。如果联系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整个发展史,就会意识到这一补充是多么有意义。

其次,《诗大序》基于儒家的视角,特别重视以政教为核心的诗的社会作用。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云云,正是指诗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序文已认识到这种教化作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所以说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不过,序文将情感作用(动天地感鬼神云云)社会作用都夸大了。由于诗歌被视为一种教化的工具,《毛诗序》看来,《诗经》中的每篇作品都是对某种教化观念的隐喻, 如以后妃之德解《关雎》,这就未免牵强附会。同时,序文认为政治与诗歌既然是不可分的,那么时代政治之盛衰自然对诗歌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因而提出了变风变雅之说。后来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说:运交移,质文代变,这与序文的观点是相通的。

再次,序文提出的六义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后人对六义的具体解释不同,却大体上都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而赋、比、兴是诗的写作手法。文中没有对赋、比、兴作具体的解释,却为后来的诗歌刨作论提供了极富启示性的一组范畴。序文对风、雅、颂作了重点阐发,其间所贯穿的浓厚的政教意味与全篇的基调是一致的。文中提出主文而谲谏要求诗歌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达到讽谏的目的,这显然是儒家的温柔敦厚诗教观的另一种表述。不过,这一要求与艺术创作要求委婉含蓄却有相通之处。所说发乎情止乎礼义,在指出诗歌的抒情特征时,更进一步要求情感抒发严格接受儒家道德教义的规范这一观点对后文学的影响很大,也很复杂。

总之,《诗大序》不仅仅是一种总结,对后来文学观念的发展,更是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很复杂,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毕竟构成了儒家诗学传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精品文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df0562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