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七个突出” 全力推进永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2023-05-07 04:07: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坚持“七个突出” 全力推进永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欢迎阅读!
永济,高质量,转型,突出,全力
坚持“七个突出” 全力推进永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作者:孙中全

来源:《前进》 2020年第6



孙中全

运城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运城市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动员大会明确提出,要“抓招商引资、抓市场主体培育、抓发展动能转换、抓项目达产达效、抓人才智力支撑、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我们认为,“五抓一优一促”以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抓住运城经济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把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深入贯彻落实“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以“跳起来摘桃子”的进取精神,确保部署的每一项工作都能推进好、落实好。

一、突出“三到位一强化”,狠抓招商引资工作

我们坚决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头号工程”,如龙似虎、如饥似渴抓好招商引资,全力加快招商体制机制创新,专门成立市招商引资领导组,设立招商引资办公室,市委书记、市长亲自牵头抓总、协调推进,通过“三到位一强化”强力推进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三到位”就是:把招商引资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第一线”和“主战场”,挑选一批懂经济、懂市场、善公关、通业务的招商人才,成立了7支专业招商队伍,围绕机电制造、新能源汽车及汽车轻量化零配件、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 各有侧重的精准招商,确保招商队伍到位。“一强化”就是强化考核,明确每个单位的招商任务,建立招商项目签约履约台账,强化招商成效认定,一季一汇报、一季一考核,真正形成以成果论英雄、看业绩、比能力的考核机制。

二、突出构建“3+2”产业体系,狠抓市场主体培育

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走好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长征路,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各市场主体的活力动力潜力。聚力打造百亿产业集群,全力构建“3+2”产业体系,重点抓好机电制造、新能源汽车及汽车轻量化零配件、农产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板块发展,着力培育风电设备制造维护和高端印染包装两个新兴产业,建成机电制造、新能源汽车及汽车轻量化零配件、农产品加工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力促全市制造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目前共发展“3+2”产业体系企业206家,其中机电制造业92家;新能源汽车及汽车轻量化零配件产业14家;农副产品加工产业65家;风电设备制造维修产业3家;高端印染包装业32家,总产值54.13亿元。到“十四五”末,“三大基地”产值超过350亿元。2020年全年新增1-2户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企业,培育孵化小微企业261户,培育“小升规”企业12家,全力培育10户有优势的股份制改制试点企业,做到既有一轮明月又有满天繁星。

三、突出一二三产协调创新,狠抓发展动能转换

紧紧围绕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切实让老树发新芽、新树深扎根,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增强产业链韧性。工业上,发挥中车永济电机公司龙头优势,以中国(永济)电机城为目标,以电机整机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国内领先的以电机为特色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要以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为的突破口,重点发展电驱动桥、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锂电


池等产品,实现高速电机、控制器、电池的深度集成;要充分发挥中车永济电机公司风电技术、销售网络及服务终端的优势,加快合信锐风项目建设,积极引进风电总装、叶片制造等关联企业,完善风电制造维修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维修基地;要扶持和支持印染包装行业加快智能化装备、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把高端印染包装产业打造成我市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农业上,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打造优质果菜、面粉食品、肉制品、药材药品、饮品酿品5大产业集群:以葡萄、冬枣、苹果、核桃等鲜干果资源优势为依托,打造优质果菜产业集群;利用优质小麦生产优势,建立完善技术标准,发展具有永济特色的面粉加工产业,组建山西永济面食文化集团,打造具有永济特色的个性化、多样化、功能化面粉面食,打造面粉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分割肉、熟肉、膳食产品、快餐食品方便休闲食品等深加工食品,打造肉制品产业集群;推进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形成“中药材种植——精深加工——中药提取”产业链条,打造药材药品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果汁、饮品、苹果醋、桑落酒等特色饮品,打造饮品酿品产业集群。旅游上,围绕全省“黄河板块”总体部署,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领,在点线布局上抓提升,以鹳雀楼为龙头,整合普救寺、蒲津渡遗址等景区,加快5A级景区创建步伐,做强西部历文化游;以五老峰为龙头,推进神潭大峡谷、尧王台、雪花山、伍姓湖湿地等提标提升,做精东部山水休闲游;并深度挖掘黄河文化、舜帝文化、爱情文化等本土文化,因地制宜推进旅游新业态,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转化成多元融合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同时全提升旅游品质,完善基础设施,补齐要素短板,提升景区品质,用“国宝”讲好永济故事;聚焦“舜风唐韵·魅力永济”品牌,按照“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原则,全面加强精准营销加快旅游突围,切实将永济打造成为黄河岸畔的一颗璀璨明珠。

四、突出“五个一”落实机制,狠抓项目达产达效

突出工业项目,强化结果导向,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产步伐。我们实行副县级领导包联年度重点工程项目责任制,严格执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直至达效”的工作机制,建立重点项目建设达效台账,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汇报包联项目进展情况、现场办公情况、存在困难问题、解决措施办法等,发挥以上率下作用,推进项目投产达效,促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五、突出人才第一资源观念,狠抓人才智力支撑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招才引才培才储才制度体系,积极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推动“人才链”和“产业链”相融合,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永济创业就业、安居落户,柔性引进副高级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14人,分布于机电制造、纺织印染、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和临床医学等各个项目领域。实施引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计划、多措并举引进高校毕业生来永济就业、创业,先后引进高学历人才88名,下一步将在“十四五”期间,每年拿出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5%的比例,专门用于人才引进。深入开展“永才回归”行动,进一步完善引才政策、畅通引才渠道、优化引才环境,鼓励吸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发展。投资建设人才周转公寓,重点在住房保障、安家保障、生活保障等方面解决人才生活难题。加强对专家人才的政治引领和

政治吸纳,强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做好专家人才的医疗保健、休假疗养和宣传表彰。

六、突出打造发展软实力,狠抓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三对”“六最”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在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理念,全市党员干部人人都像为亲人办事一样尽心服务,努力实现“时时好、处处好、人人好、事事好”。推行“五类审批”,打造审批最便捷的营商环境。深入推行并联审批、承诺审批、模拟审批、容缺审批、网上审批等“五类审批方式”,确保各类项目审批时限在运城13个县(市、区)最短;并在市场监管上实现了“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做到了监管执法信息全公开。开展入企帮扶,打造


服务最优质的营商环境。我们在全市深入开展“千人入千企”活动,将全市所有企业全部分解至副县级领导和市直单位包联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原材料和运输车辆协调调度,加快企业达产达效,确保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达到100%、规下企业复工率达到98%;先后为47家企业减免了房租,并召开了金融机构与70余家企业参加的政银企对接签约会,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了《银企合作意向书》,授信金额达16.24亿元,有力地缓解了企业资金紧缺的难题。强化专项整治,打造市场最满意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巡察利剑和纪委监督作用,重点发现和查处职能部门不作为慢作为、胡乱作为、纪律涣散、态度恶劣等3个方面24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及时曝光、严查严处,对问题多发频发的单位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同时,认真落实《运城市纪委监委支持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二十条措施》,充分调动和保护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着力加强诚信政府、诚信社会建设,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让诚实守信、履约践诺蔚然成风。

七、突出十个方面转型成效,切实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以强有力的项目建设稳增长、稳投资、稳预期,以项目建设的良好成效,加快全市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到2025年全市转型要出雏型,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风力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产达效,强化能源科技创新,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形成,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永济鲜明特征;二是建成机电制造、新能源汽车配件、农产品加工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先进制造、新型材料、高效农业、风电设备制造、高端印染包装、文化旅游等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三是具有永济特色的创新生态基本形成,在一些领域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创新品牌;四是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深化;五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黄河永济段、涑水河、弯弯河、中条山、伍姓湖等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六是营商环境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营商环境主要指标排在运城市前列;七是永济全方位对外开放局面基本形成,经济外向度大幅提高;八是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城乡差距明显缩小;九是更加健全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十是永济在运城市发展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经济综合实力稳居运城前三。通过接续奋斗,到2030年转型基本实现,到2035年转型全面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作者系中共永济市委书记)

责编:张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bc6504d6b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8.html

相关推荐